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关注镇坪县“脱贫攻坚”专题

我的脱贫路

“女蜂娘”脱贫记 ——李金萍脱贫故事

作者: 来源:美丽镇坪 发布时间:2019-07-08 17:07

曾家镇花坪村地处大巴山脚下,这里随处满眼翠绿、空气清新,空气中随时散发着淡淡的蜜香,顺着蜜香,来到花坪村三组,一排排整齐的蜂箱,一群群勤劳的蜜蜂环绕在38岁的“女蜂娘”李金萍身边,帮助她酿造出“甜蜜生活”。

我不想当“贫困户”

今年38岁的李金萍,家住曾家镇花坪村,家中5口人,丈夫长期在本村小水电站上班,公公雷金康常年瘫痪在床,婆婆也是75岁的高龄,年老体弱的两位老人长期需要人不离左右照顾,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家庭所有的收入全靠丈夫在电站的微薄工资,2014年全家被纳入贫困户。

怎么就成“贫困户”了?好强的李金萍心里像吞了一枚青果,苦涩、无奈、更多的还是不甘心。35岁正值年富力强收获的年华,村里面和她年龄相仿的,都已经住上了新房,开上了小车,而自己不仅没有收入,还成为了贫苦户,想到这里,李金萍几度落泪,一定要再干点什么,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正当李金萍困惑无助的时候,村里来了驻村工作队,在全村宣传推广养殖中华蜂。

2015年8月,全村召开了中蜂养殖技能培训会,村内养蜂专家易国成现场教学。“高山中华蜂种抗病能力强,繁殖力强,产量也高,一家养十箱蜂,一年再差收入1万元绝对没问题的。”易国成掷地有声的话语一直在李金萍头脑中回旋,李金萍心动了,她跟丈夫商量养蜂的事,丈夫当时就打击了她:“一个女人家,怎么干得成?”谁说女子不如男,倔强的李金萍便买了一箱蜜蜂回家,养在房前,边养边学,边学边总结,蜂儿竟安下家来了。她的养蜂致富之路便由此开始了。

蜂箱托底不怕穷

“最多是一天被蛰十几次,眼睛、嘴巴、手经常肿着,后面我知道了,你越是怕,它越是要蛰你,越是躲避,它就越是要追着你!”。从来没有接触过蜜蜂的李金萍,在养殖的第一桶蜜蜂时,双手经常肿的通红,就连自己10岁的小孩也没有侥幸躲过。

“我们村73岁的张祖德夫妇都能在家养十几箱蜂蜜,我为啥不行?”向来要强的她心里暗下决心。她托人在网上买了很多中峰养殖的书籍,一有时间,她就坐下来慢慢研究,一有机会就会向村里养蜂大户请教养蜂技术,边学习,边实践,善于总结的她很快就学会了分桶,并且克服了被蛰的心理,很快1桶蜜蜂就发展到10桶了。

李金萍的老公因为在村水电站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开始怕妻子吃不了那份苦,看见妻子的“固执”,慢慢也变得全力配合,自己掌握的一些技术也倾囊相授,一有空就帮着妻子忙里忙外,打理蜂箱。

“这里是50箱,山上还有100箱,别的村还有几百箱,总共有600箱左右吧。”从1箱到600箱,不到四年,李金萍的蜂箱数量就翻了一番又一番。在养蜂专家地指导下,李金萍的养蜂技术越来越娴熟,越来越精湛。谈及收入,李金萍说:“这不好预计,因为采蜜多少取决于蜂群能力和当年的花期长短,去年雨水多,花粉不够,一定先要保证蜜蜂的食量足够,去年600箱蜜蜂采了1000多斤蜜,卖了6万多块钱。”

一人富了不算富

“我们这儿的土蜂就是中蜂,全称是中华蜜蜂,善于采集零星花蜜,行动敏捷,适应性强,我们又称‘百花蜂蜜’。其蜜色泽金黄、口味独特、纯净无杂,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润肺、解毒、养颜等功效。我们这儿是山区,蜜源植物丰富,适合养土蜂。近年来,发展全域旅游事业,高速路马上要通了,人气很旺,我们的蜂蜜也不愁山深无人问。”对于养蜂的前景,李金萍信心满满。

“都在感慨蜜蜂为谁辛苦为谁忙,但是我们创业是在为己辛苦为己忙,创业选对了路子,遇上了好政策,养猪也好,养蜂也好,收获的都是甜蜜”。

李金萍富了,她总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她要带领全村妇女发家致富,践行女子就是半边天,对前来参观学习和取经的妇女姐妹们从不隐瞒成功的经验和养蜂技术,每天都会带着同村的姐妹一起学习养蜂技术。并于2018年底成立了养蜂合作社,租了5亩地,带领村上两个贫困户入股从事蜜蜂养殖。

眷念故乡土,心系故乡人。李金萍正以她成功的养蜂事业带领姐妹们奔小康,用对美好生活的无比豪情,勾画出她在致富蓝图上的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