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县是秦巴山区常住人口5万人的小县,高速交通带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对高质量的教育期待更加迫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劳动+”成为镇坪县中小学校探索实践的广阔课堂。
微实践“丈量”远视野,研学携手劳动的倍数效应。为有效整合校外优质教育资源,2020年镇坪县启动校外研学实践基地培育工作,聚焦县域自然生态、现代农业、体育美育拓展等优势资源,在荣获安康市“茶王”称号的小石茶基地、高山黄莲种植基地和镇坪县药材展览馆、全省唯一县级农科所和国心之眼展览馆,培育茶叶、药业、旅游3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打造了一条贯通全县8小时研学实践路线圈。随着基地逐渐成熟拓展,基地的劳动实践课程逐步开发丰富,建立成为主题鲜明、课程多样的研学实践和劳动教育为一体的学生校外活动基地。学生旅行研学的同时,动手参与高山富硒绿茶的采摘、炒青、焙干等制作工艺,参与600余种野生中药材标本制作,体验秦巴山区玉米杂交种、脱毒马铃薯、天星米、菊芋的种植试验,原生态文化与科学技术互补增生中拓展学生的劳动世界。
小课桌“变身”小餐桌,学校连线生活的社会融合。镇坪县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链接的是家庭教育的缺位,祖孙组合随之出现的是关爱超标、孩子家务低能的问题。为破解这一社会问题,镇坪教育主动站位,2021年全面实施“1+N”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校老师成为“导师家长”,指导学生开展生活技能教育。各中小学校在学生的针线缝补、内务整理、洗衣做饭等方面持续用力,引导学生学习制作家常饭菜的方法,定期学习复杂一点的烹饪技能,小学六年级毕业要会做“四菜一汤”,初中毕业能做出自己的拿手饭菜,高中毕业能做到灵活取用食材,合理运用烹饪技巧,做到健康科学养生。古风刺绣、厨艺过关、内务整理成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逐渐在校园艺术节、科技节上登台亮相,唱响了“一校一品”学校特色文化培育的新主角,学生宫廷补绣作品荣获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全国二等奖、省级一等奖。
新科技“升级”原生态,创新协同实践的人工智能。2019年镇坪县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在江苏省开班的校园长能力提升班,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的校园科技创新留给校园长学员们深刻的触动。机器人大赛、编程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等在镇坪县中小学得到重视和发展,创客教室、编程教室、科技教室纷纷落成,在推进的过程中科技服务深化、劳动生产作用日趋凸显,各中小学校挖掘开发科技劳动教育课程,创客教育在全县推开,“我的未来学习”“智慧健身广场”“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种植或养殖”“非遗传承”“再生能源馆”“智能餐厅旅店”等科技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各学校争取联校支教部门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各行业部门体验科技劳动的便捷和高效,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的劳动教育得到了拓展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