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渐暖,万象“耕”新。时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红薯育苗大棚、烤烟种植基地、黄连大棚、香菇......,随处可见干部群众在田地间平整地、施肥、栽种子……
连日来,曙坪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抢抓农时春耕备耕,助力集体经济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造血”功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新路子。
人勤春来早,红薯育苗忙。在曙坪镇双坪村红薯育苗基地,4个大棚整齐排列,“育种的红薯要精选品质好的,这样种出来的红薯品质、产量才高,大家在播种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距离、均匀摆放……”工作人员来到育苗棚讲解红薯育苗的种植技术和注意事项。
年前,双坪村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本县种植红薯育苗比较多,但是种苗却要到重庆、四川的一些流动商贩手中购买,这导致长期运输对种苗成活率不高、价钱贵,给很多农户带来不便。于是双坪村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组织召开社员大会,与辖区企业洽谈合作,达成了建设全县首家红薯育苗基地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年初,我们村流转土地10亩,以‘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建成全县首家红薯育苗基地,目前已建成4个大棚,预计年培育红薯苗3千万株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将在10万元以上。”双坪村支部书记于延明激动地说道。
烤烟育苗正当时。和煦春风来,烟农育苗忙。近日在曙坪镇马镇村争分夺秒抢春时、赶进度,积极组织做好烟地前期准备工作。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为即将开始的烟苗移栽“画”出一道道笔直的耕作线。
“咱们村种植烤烟的自然条件好,种植经验和技术丰富,不仅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能为赋闲在家的村民提供不少就业机会,帮助村民增收。”村支部书记张运敏说到。
据悉,去年马镇村发展烤烟种植128亩,可采收烤烟3.5万斤,支付村民务工工资25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纯收入7万元。如今在烤烟育苗上也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今年计划种植烤烟面积150多亩,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运作模式,烤烟生产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曙坪镇11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积极探索新的模式:安坪村的黄连、战斗村的稻游鱼、阳安村的粮食种植……,通过各村的优势采取“集体经济+企业+农户”、“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把村集体经济盘活、盘大,实现农民富了有“前景”、产业旺了有“钱景”。据了解,今年为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内动力”,曙坪镇以推行“一村一品”为抓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搭建平台凝聚合力,确保全镇11个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