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的公路故事,是刻在镇坪人内心深处的岁月记忆。既遥远又近在咫尺,既陌生又那样熟悉。
——题记
那一年,我刚满20岁。只觉得汽车似乎一直铆足了劲儿在公路上吃力地攀爬,车身一直在颠簸摇晃,灰尘不停地浇进车里,不一会就眩晕呕吐得一塌糊涂。那会儿,我对自己的抉择追悔莫及,无奈、无助、悲悯......五味杂陈,最难受的某一时刻,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撑到镇坪?
班车走县河、过老县、翻越女娲山,直到中午才抵达平利县。同座的一位好心教师叫我下车去吃午饭,我疲惫无力地告诉他自己吃不下,甚至天真地问他是不是镇坪到了?当得知才刚刚行驶了三分之一的车程时,我晕!晕!晕!
(当年女娲山盘山公路)
40多年过去了,昔日那位莽撞少年早已霜染华发。一路走来,我早已融入一个地道的镇坪人。我参与和见证了镇坪的一项项建设,但从没有任何一件事物的变迁,能够像镇坪公路发展那样执着而深刻地撞击着我的心扉。
2024年,我应约为镇坪公路段102省道一处公路文化驿站设计一面文化墙,要求客观反映镇坪公路建设和发展变化概况。
我站在历史的拐点,眼前迅速铺满一幅幅镇坪公路变迁的鲜活画面:路,是大地的血脉。它一直伴随着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成长与进步。秦巴古盐道从历史长河里走来,记录了镇坪长达几千年的道路记忆,也定格了镇坪人肩挑背驮的千年岁月。
我们打开镇坪道路变化的一扇窗,就是一部鲜活的镇坪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最好见证。这,便是我发自肺腑对镇坪公路发展变化的全部诠释和设计主题定义。
(建成的102省道公路文化驿站文化墙)
镇坪县位于陕渝鄂三省市交界的大巴山腹地,历史上被称作“南山老林”,古时曾分属秦、巴、楚、庸。山大人稀,原始森林密布,交通闭塞。秦巴古盐道从重庆市巫溪县大宁盐场,穿越“一脚踏三省”的鸡心岭进入镇坪县,然后沿南江河及化龙山、东沟垭、秋山垭等山谷沟壑,通向广袤的秦楚大地。
(翻越鸡心岭的古盐道)
新中国成立之后,直到1966年镇坪才建成第一条低等级渣土路面的公路——平镇公路,结束了镇坪人肩挑背驮的历史,也从此揭开了镇坪公路建设艰难而伟大的一页。
镇坪公路建设,从无到有;从一条出境路到多条出境路;从低等级到中等级再到高等级;从渣土路面到沥青路面再到通高速。不仅诉说着公路发展变迁的前世和今生,也浓缩了镇坪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生动剪影。
可以说,镇坪公路史,就是一部镇坪发展变化史。
我力求102省道公路文化墙,以这些点位为基本元素,通过生动的历史图片和鲜活的文字解说及视频展示,将镇坪道路建设的历程,直观完美而赋予深刻文化内涵地予以宣泄,不仅让人们了解这段历史,也记住这段历史;记住乡愁,也记住不断求索进取的公路人。
秦巴古盐道,纵贯镇坪境内153公里。这是镇坪历史上进出大山的唯一通道,也是记录镇坪最早的道路史诗。它蜿蜒于高山峡谷和崇山峻岭之间,是种在镇坪人骨髓里的生活符号和文化记忆。
新中国成立前,镇坪县城石砦河仅有几户人家,主要是为盐夫提供服务的商家;80年代初,县城虽初具雏形,但街道依然还是渣土路面。仅有的几幢3层木楼,是石砦河最高建筑。
镇坪第一辆自行车是运输社工人扛进来的。1963年4月,镇坪恢复建制县,成立运输合作社,招录挑夫84人,史称“八十四条扁担”,担负全县物资运输。
(二十世纪80年代初的镇坪县城)
镇坪公路建设史,既是镇坪人民艰辛拼搏的奋斗史。也是共和国成长发展的缩影。它把岁月的脚步都深深烙印在路上。
民办公助修建公路:1956年,省政府用民办公助政策发展地方公路建设。平利县于1958年5月开始勘测设计,10月调集平利、镇坪2000余民工开始修建。奋战一年,修路50公里,毛路初通至东沟垭。平镇合县以后继续修建15公里,毛路初通至曾家坝。
(平镇公路曾家坝一角)
平镇公路建成之后,镇坪到安康公路总里程210公里。不仅路窄弯急灰大,而且中途还要翻越女娲山、滚子坡、东沟垭三座大山但即使公路通了,但因为道路等级低,每年雨季经常被冲毁,造成交通中断。1970年1月,镇坪县抽调民兵700多人,组建石大公路(石砦河——大河)基建民兵团,动工修建石大路。至1971年6月,修通公路22公里,通车至陕、鄂、渝三省交界的 鸡心岭脚下大河公社鸭儿池
(修建中的钟宝大桥)
(那时修建公路全凭人力)
工业品修建公路:20世纪90年代,安康地区拟修建大循环公路网,改变“断头路”现状,遂将镇坪至岚皋公路建设列入计划。镇坪段(县城至化龙山正河垭)30公里,土石方、人工工资以工业品代金券拨付,以工代赈;桥梁、挡墙砌筑工程费用以货币方式拨付。岚镇公路于1989年12月破土动工,1992年毛路初通,1994年底竣工,国家共计投资1450万元。至此,镇坪又打通一条穿越“巴山屋脊”化龙山经平利八仙、岚皋到安康的干线公路,结束了“口袋路”历史。
(化龙山公路施工场景)
镇坪先后打通至岚皋、巫溪等“断头路”之后,又相继打通竹叶关至竹溪、瓦子坪至竹溪、双河口至竹溪及曙坪至城口等多条出境公路。虽然道路等级普遍较低,但终于缓缓敞开了山门。
1994年至1998年,国家投资1350万元,岚镇公路镇坪境内30公里首次铺筑油路,从而结束了镇坪没有油路硬化的历史。
(541国道穿过上竹镇)
2000年至2004年,安平公路和平镇公路全面升级改造及油路硬化,通过优化线型,彻底甩掉了东沟垭、滚子坡和女娲山,镇坪至安康车程由约10小时缩短为5小时,彻底结束了镇坪人出行“两头黑”的历史。平镇公路也被正式纳入102省道。
(镇巫高速穿过钟宝镇)
镇坪公路建设的波澜变迁,无不折射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壮阔与磅礴,无不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公路人的智慧和汗水。
(镇坪高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