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1/2024-0158 | 发布文号: | 2024年第638号 |
公开日期: | 2024-09-26 | 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七十五载风雨砥砺、春华秋实,镇坪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规模、人民生活水平一系列亮丽的经济数据,正是镇坪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最好见证。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县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创新兴县、开放活县”之路,镇坪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持续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总量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来,我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与日俱增,对镇坪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经济总量大幅攀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受区位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慢,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250万元增长到1978年的734万元,29年间仅增加了484万元,年均增长3.8%。改革开放以后,镇坪经济逐渐进入稳定增长轨道,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1981年跨过千万大关达到1149万元,1996年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294万元,到2023年生产总值跃升至280348万元,是1949年的1120倍,年均增长7.8%。
(二)人均GDP实现新突破。翻开国民收入账簿,1949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仅85元,到2008年,这一数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034元。到2023年达到的60637元,比1949年增长了712倍,年均增长9.3%。
二、产业结构调整蝶变,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来,我县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75年来,伴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县在稳定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194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8.0:2.0:10.0,到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4.7:25.4:39.9。到2012年,随着煤炭、水电等资源开发步伐加快,镇坪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使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越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2:46.1:32.7。到2023年,在第二、三产业共同拉动下,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9.7︰30.4︰49.9,形成了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支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三、二、一”格局。
(二)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75年来,在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指引下,镇坪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提供绿色健康产品的转变。202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4550万元,比1950年增长775倍,年均增长9.5%。粮食产量2.16万吨,比1950年增长2倍;油料产量1776吨,比1950年增长196倍;生猪存栏6.95万头,比1950年增长4倍;药材4.89万亩,比1950年增长488倍。蔬菜3.68万亩,比1950年增长8倍。
(三)工业生产发展突飞猛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镇坪的工业几乎为“空白”,只有粮食、副食品加工业,全县工业增加值仅5万元;改革开放后,企业转向市场经营,工业开始蓬勃发展,以建材、煤炭、木材加工、小水电、食品加工为骨干的工业企业逐步形成,1994年工业增加值跨过千万大关。进入新世纪,全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特色工业之路,突破了以木材加工和煤炭开采的“棒棒经济”和“煤炭经济”,逐步向绿色、循环产业转型,规模效益稳步提升,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9年工业增加值突破亿元大关,2009年-2023年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工业增加值占CDP的比重由1949年的2.0%提高到14.5%,提高了12.5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引擎作用凸显。75年来,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39917万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9%,比1949年增长5596倍,年均增长10.1%,高于GDP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逐步凸显。
三、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内需动力支撑强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来,镇坪坚持把扩大需求作为推动经济工作的抓手,投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不断升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张。1958年-1975年期间全县基本建设投资仅累计完成770.6万元,1976年-1980年5年间仅完成投资450.65万元。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2002年首次突破亿元,到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增速均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21.4%。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投资由高速增长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16-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9%,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投资效能稳步提升,推动经济发展关键性作用不断增强。
(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强。50到60年代,生活用品品种单调物资匮乏,居民消费以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为主,粮食、肉、盐、布、农具、火柴等,195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181万元。70年代后消费开始走向多样化,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80年代以后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消费热点。90年代,消费水平由“温饱型”向“宽裕型”转变,消费档次由“普通型”向“高级型”转变,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进入21世纪,以住房、汽车、通讯产品以及文教娱乐、旅游、家政等“新兴消费品”为特征的娱乐型、享受型消费成为主流,消费市场规模屡创新高,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8%,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性力量。
四、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七十五年的经济发展,不仅繁荣了镇坪的社会事业和国民经济,也给镇坪人民带来了物质文化生活的明显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40年,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迅速提高的40年,全县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广大人民生活摆脱了贫穷,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部分人已越过“小康”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一)居民收入实现量的跨越。75年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9年的875.8元增加到2023年的33773元,增长35倍,年均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6年的252元到1998年超过千元达到1139元,2019年跃上万元大关,2023年增加到14530元,比1986年增长57倍,年均增长11.6%。
(二)文教卫生蓬勃发展。2023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升学率均为100%。全年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所,在校学生7395名,其中,小学3332名,比1950年增长20倍;普通中学2688名,比1957年增长52倍。全系统共有教职工657人,比1950年增长81倍。2023年,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电影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57.1千册。标准化乡镇文化站7个,电子阅览室7个,村文化活动室58个。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8691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数13297户。卫生机构数由1952年的2个增加到2023年的80个,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数由1950年的2人增加到2023年的397人,床位数由1952年的4张增加到2023年的303张。
(三)社会保障日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覆盖面不断扩大。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580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2348人,城镇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4474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471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403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3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1%。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5个,共有床位326张。农村五保对象853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户174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72人。全年累计实施城乡医疗救助7328人次,支出救助资金309.88万元。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改革者的步伐。回眸75载岁月,虽历经艰难坎坷,但成绩有目共睹,一组组鲜活的数字展示着75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更加奋发图强。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敢为善为、勇毅前行,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谱写新时代镇坪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