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上竹镇深入贯彻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围绕“融入自然保护区,打造森养体验镇”的发展定位,统筹推进“1+4+N”全域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紧贴旅游消费市场,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带文”、“文旅融合”,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打造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11月,一场红叶盛宴让身处化龙山脚下的上竹镇再次成为焦点、再次圈粉出彩。在为期一个多月的“醉美红叶 出彩镇坪”第二届红叶节(短视频大赛)暨“银发经济”旅游节系列活动中,美食、美景、好戏及精彩比赛轮番登台,累计在各种平台上曝光420万次,接待游客达10万多人次,向社会各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上竹镇全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效成果。在第五届百合花节系列活动期间,我镇精心策划,引进陕渝两地商摊80余个,其中本地特色美食商摊60余家,极大地丰富了市场供给,满足了游客多元化需求。通过深入洽谈,成功签约8个大型项目合作协议,签约金额2.213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接待游客量5万人次,有效带动了镇内民宿露营基地、商超、餐饮业、农林特产品、美食摊位、游乐设施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经济收入100万元。今年以来我镇还成功举办了首届“唱乡韵·同富裕”全民村歌大赛、“游在镇坪”亲子研学等活动,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释放消费活力,推动形成以文塑旅、以文铸魂的文旅发展模式,有效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全力推动全镇旅游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上竹镇紧扣区域总体规划,以文共体建设为抓手,精心塑造具有上竹特色的旅游品牌,以“化龙山珍”为主题,做好食、住、商的文章,致力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打造集特色、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一是聚力民宿+露营基地发展,营造乡村旅游新局面。打造了田湾农庄、金丰有缘、百合拾光、汐溪里民宿等一批高质量民宿。上竹镇中心村以集体经济为重要抓手,充分利用群众闲置房产,通过“三变”改革,以点带面,成立中心村旅游公司。群众以闲置房产出资,与集体经济签订民宿建设合作发展协议,由集体经济统一装修、统一对外运营,截至目前,3家民宿正在建设中,3家民宿已开始运营,接待游客数千名。“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我们村的农家乐、民宿越来越多了,改变了原有单一的收入模式,实现了旅游业带动,让村民在家门口致富。”中心村的村党支部书记陈世涛这样说道。二是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围绕黄连、百合、玄参、蜂蜜、猕猴桃、腊肉等开发旅游特色农产品,并进行深度加工和品牌化包装,形成旅游商品品牌,在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上积极进行展销,创新了农业发展方式,也带动了周边的就业发展。文旅产业一方联结着游客的“诗与远方”,一方连接着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推动下,上竹镇深化文旅融合,不仅给游客带来新体验,也形成了文旅市场的新增长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我镇深刻践行“两山”理念,围绕环境卫生清理、示范镇村创建等重点工作,坚持党建引领,以全域整治、全面提升为目标,聚焦“拆违建、清四乱、除残垣、建家园”重点任务,通过召开群众会、工作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利用村大喇叭、流动音响、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全方位、高频率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截至目前,拆除违建12处,清理四乱271处,清除残垣7处,有效提升镇域村容村貌,真正实现用勤劳的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现在的上竹镇,路宽了、灯亮了、景更美、客更多,带动农民收入也逐年提高,呈现出一派乡村振兴、欣欣向荣的景象。
移步皆是景,处处好风光。上竹镇依托本地旅游特色,坚持品牌创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坚持在乡村风貌上“描摹”,在乡村环境上“点缀”,在乡村民宿发展上“渲染”,在激活乡村新业态上“泼墨”,不断解锁文旅新场景,打造品牌活动凸显特色,着力铺展文旅融合发展新画卷,绘就令人心驰神往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