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要闻

镇坪县五条途径提高村干部待遇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5-21 01:05
  为实现村干部“报酬工薪化、待遇保障化、岗位职业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镇坪县不断整合党建资源,优化工作思路,创新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报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通过五条途径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待遇,激发了村干部履职尽责谋发展,争先创优促发展的内在动力。
  途径一:激励履职尽责,增加职务工资。
  新《办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体现按照按劳分配,激励村干部履职尽责。根据不同的职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职务工资是3600元/年,同比增长翻一番;村文书、专职畜防人员2400元/年,同比增长60%;群团组织负责人、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村民小组长400元/年,同比增长30%,大幅提高了村干部的待遇。
为了避免“拿钱不干事或不用心干事”现象的发生,该县制定了《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把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与工资报酬兑现相挂钩,切实把工资管理作为“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的手段,极大地增强了村干部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途径二:拓展服务领域,增加补贴工资
  为了拓展村干部服务领域,新《办法》一方面积极鼓励村干部自觉承担上级组织和有关主管部门赋予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要求有关组织和部门在确定工作人员时,原则上向村上的主要干部集中,目的就是要增加村干部的补贴工资。
  补贴工资是指村干部承担上级组织和有关主管部门赋予的工作职责,领取的补助、津贴和劳务费,补贴工资由相关部门承担。有的村干部承担本村劳务输出统计工作,为村民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领取人事部门的补贴;镇坪县是林业资源大县,有的成为护林队伍的骨干力量,在管好、利用好林业资源的同时,领取护林员补贴;有的承担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流动人口统计、向群众提供服务等计生工作,领取计生专干补助……这些措施,极大地扩充了村干部的服务领域,增加了村干部的补贴工资,提高了村干部服务群众和服务发展的能力及水平。
  途径三:鼓励创先争优,增加绩效工资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争先创优活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该县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创新开展“五好杯”争创活动,对“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成效显著,工作考核全面完成的农村党支部授予“五个好”党支部称号,授予“五好杯”,奖励5000元。去年,5个基层党支部获得“五个好”党支部称号。新《办法》指出:村班子集体受到乡镇以上表彰,并颁发奖金的,经过村班子会同意、党员会审定、村公开栏公布、群众大会通过、乡镇审批、组织部备案后,奖金的50%可用于奖励有功的基层干部。极大地激活了村干部争先创优的内在动力,既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又增加了村干部的报酬。
  途径四:鼓励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奖励性收入
  随着农村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渠道,也为提高村集体积累奠定了基础。为了鼓励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管理和使用好集体资源,新《办法》规定:村集体资产租金税后收入和经济利润的税后收入,经过村班子会同意、党员会审定、村公开栏公布、群众大会通过、乡镇审批、组织部备案后,30%可用于增加村干部工资。这种由过去“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方式的转变,既鼓村干部立足本地区实际和优势,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新路子和办法,在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工作业绩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村干部的待遇。目前全县78个村中,集体积累达到5000元以上的村有3个, 3000元——5000元的村4个,3000元以下的村36个。
  途径五:完善关爱关怀机制,增加福利待遇
  为了让村干部政治上有奔头,生活上无顾虑。新《办法》明确要求:县上每年至少要为村干部免费举办2次主体培训班,同时还积极鼓励优秀村干部到党校、农广校等培训机构深造学习,培训学习期间所产生的费用,统一由县教育培训经费和乡镇办公经费共同承担。
村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激励保障机制,只是新《办法》中关爱机制的一部分。还通过推荐优秀的村干部参加乡镇公务员招录,推荐优秀村干部担任人大、政协代表,每年组织1次全面体检,表彰、宣传优秀农村支部带头人,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等活动,提高村干部的主体地位,增强村干部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在离任农村干部报酬管理上,按照15年—25年、25年—35年、35年的任职时限,每年分别定补360元、600元和960元。下一步还将积极探索,逐步解决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切实提高村干部社会保障待遇。
  新《办法》实施后,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形成了村干部带头发展、带头服务、带头创先争优的良好工作氛围。仅在1季度,全县312名主要村干部指导群众发展生猪养殖大户46户,新建标准化圈舍6000平方米,帮助群众协调产业发展资金13万余元,有组织地输出劳务工人4000余人,新栽漆树1500余亩,新栽板栗1800余亩,为群众办理惠民实事6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