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要闻

真情搭建“连心桥”--镇坪县上竹乡推行全程代理制服务全乡群众纪实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7-16 01:07

前几天,镇坪县上竹乡湘坪村村民严守平、王永成和杨先丕,因为建设“镇坪模式”标准化生猪养殖圈舍和修建新房,先后找到村主任于延德帮忙办理木料采伐、用地等手续。仅一天时间,于主任便将这些手续分别送到了三位村民手中。三位村民高兴的说:“现在办事就是方便,只需一句话或一个电话,什么事情都解决了!乡上、村上的干部为我们老百姓服务可真是没话说。”这是镇坪县上竹乡打造服务型乡镇机关,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的一个缩影。

“生孩子要办生育证,盖房子要办规划许可证,经商要办营业证,机动车营运要办道路运输证,从事家庭生产经营活动资金不足要办小额信用贷款……”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众迫切需要政府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如何根据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呼应农民群众的新期待,转变政府职能,妥善解决农民“办事难”问题,成了上竹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思考最多的问题。

该乡党委、政府意识到,要打造一个优质高效服务型乡镇机关,必须找准乡镇政府职能定位,变“农民群众到政府办事”为“政府主动上门服务”,用真情搭建干部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该乡以解决群众“办事难”为突破口,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出发点,从去年初开始,在全县率先探索建立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成立了乡、村两级领导机构,建立了乡行政服务中心。乡上在办公用房和办公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两间办公室分别作为咨询受理室和代理服务室,并购置了办公桌椅、红木座椅以及饮水机等设施,营造了宽松、温馨的群众接待和为民服务环境。各村也在村委会成立便民服务点,乡上为每村安装一部便民服务电话,并公布全乡干部职工的联系电话,各村群众可随时在服务电话点免费向乡党委、政府咨询相关服务内容,委托乡、村干部协调办理相关事情。

便民服务全程代理服务制推行之初,很多老百姓认为乡党委、政府可能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并不以为然。然而该乡湘坪村五组的单远伍提起年初自己媳妇生孩子的事,他发自内心的感叹到:“便民服务就是好!”。单远伍住在湘坪村的半山腰上,家里3口人,年岁已高的老母亲耳聋眼瞎,媳妇身有残疾,卧床不起,家庭负担全落在单远伍一个人肩上,生活异常贫困。去年底的一天下午,单远伍即将分娩的媳妇在家发作了,情况非常危急,单远伍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他到村免费电话服务点拨通了村主任于延德的电话。正在给别人建生猪养殖圈舍的于主任接到电话后,立即放下手中的活,一边给乡上分管计生工作的吕乡长打电话,一边组织4个村民到单远伍家中将身有残疾的孕妇往公路上抬。村民们还没把孕妇抬到公路上,吕乡长联系的车已经等在了路口。不到两个小时,临产孕妇被安全送到县医院实施了剖腹产手术,孩子顺利降生,母子二人平安。医生说:“如果再晚半小时来,母子二人可能就有危险”。单远伍家里没钱,村主任于延德拿出自己的2500元先付给了医院,在医疗费用报销中,忠厚老实单远伍不知道怎么办手续,于主任和吕乡长跑前跑后,签字盖章,一切都办得妥妥当当。7天后要出院了,于主任和吕乡长又到医院为他们办了出院手续,还把住院花费和报销金额一五一十的给他算的清清楚楚,然后找车把他们一家三口送回了家。

单远伍的事情让老百姓看到了乡、村干部为民服务的一片真心,委托乡、村干部办事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然而老百姓的需求各式各样,需要办的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为避免因片面追求多而全,超出村上和乡上便民服务机构自身工作能力而失信于民,乡上在确定服务项目的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将涉及生猪产业建设、种粮补贴、沼气建设、退耕还林、建房土地审批、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两免一补、家电下乡等17项内容纳入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范围。并在各村群众比较集中的位置制作巨型宣传公示牌,将便民服务全程代理的范围、项目、内容、涉农补助标准以及乡、村干部的联系电话向全村群众进行公示。同时加强代理员培训,乡上先后6次组织培训乡、村代理员80余人次,使他们全面了解和掌握了为民服务代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工作要求。

为确保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的高效运转和规范实施,该乡着力在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保障措施上狠下功夫。在工作程序上,乡、村两级对所有办理、代理事项及其办理要求、流程等内容都进行公开,并明确全程办事代理服务制的程序由受理、承办、回复等3个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都规定具体操作要求和办结时间;在工作制度上,乡上结合实际制订了《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代理范围、代理机构及代理程序,实行代理工作责任制,初步建立了受理、承办、回复各个环节纵横相连、运转有序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机制。并在原有机关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上竹乡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职责》、《上竹乡便民服务中心电话管理制度》、《上竹乡村干部全天候服务制度》等规章制度10余项;完善了民政救助管理、扶贫资金发放、宅基地审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等流程图13个;在保障措施上,乡上结合实际,建立了科学、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乡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全乡各服务点的便民服务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评定等次的主要依据。

机制的创新不仅使乡镇人、财、物等资源重新有效整合,增强了乡镇干部的服务意识和乡镇政府的服务效能,而且使办事秩序得到改善、办事效率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

谈起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由来,上竹乡党委书记杨钧告诉笔者,很多老百姓到县、乡政府办理准生证、低保审批、独生子女证、残疾证明等事情,由于对办事程序不清、对办事人员不熟,有时到乡上或县上找人办事,又遇到办事人员不在,加之一些村民忙于生产,孤寡老人、残疾人行动不方便等原因,很多事情老百姓办起来费时费力不说,还跑了不少冤枉路。怎样解决老百姓办事难的问题?我们在充分讨论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乡、村干部知道程序、熟悉人员、明白路子的优势,把老百姓的一些事情集中起来进行办理,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少跑路、少费时、少操心。

乡林业专干吴铭东也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因为生猪产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很多农民建猪圈和盖新房都需要办理木材采伐手续,他们今天来一个,明天来两个,我一天都围着他们转,其它什么事情都搞不成。有时他们很多人一起来,窄小的办公室里常常挤满了人,不仅乱哄哄的,而且一样的话要重复很多遍,效率非常低。实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以后,各村服务点的工作人员把村民需要办的手续集中送过来,自己再集中去办,群众方便了,工作秩序也好了,我也觉得轻松了许多。”

据统计,该项制度推行以来,该乡共受理群众申办事项400余件,接受群众政策咨询300余人次,接待来访30件次,对群众申请的事项办结率和准确率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