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日,对于镇坪县城关小学四年级学生李洋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由团县委牵线,县总工会的青年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罗延青与他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成为他的“代理家长”。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的他,从此有了一个可以直接关爱他的“亲人”……
近年来,镇坪县结合“党团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经过充分调研,认真分析本县农民工子女现状,广泛开展“代理家长、结对帮扶”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和留守儿童的好评。
该县团县委在全县16所中小学对在校农民工子女进行普查,为每名农民工子女建立了包括姓名、年龄、班级、父母现所在地、特长、兴趣爱好等个人档案。同时,以自愿为原则,由团员、党员、青年志愿者成立“代理家长”队伍,在团县委“牵线搭桥”下,全县80名“代理家长”和80名留守农民工子女结成帮扶对子,由无数条“爱心红线”编织成的“关爱之网”在南江大地逐渐铺开,使农民工子女有了可以感受亲情的“家”。
2010年10月15日晚,家住曙坪乡大树村三组的邹汉卿将胳膊意外摔断,他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仅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两位老人手足无措的时候,试着拔通了孩子的“代理家长”、县卫生局党员干部阮开朝的电话。他接到电话后立即乘车赶到邹汉卿家中,将其送往县医院,并一直陪到深夜,待孩子伤情稳定之后才离开。第二天,他又提着水果到医院探望,临走还将200元现金交到孩子奶奶手中,叮嘱孩子好好养伤。在孩子手术住院期间,阮开朝又多次去医院探望。邹汉卿的父母得知此事后,专门打电话向阮开朝道谢,但是他却淡淡地说:“这没什么,作为孩子的‘家长’,这是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这样做!”
阮开朝帮助邹汉卿的事例,只是全县80名“代理家长”认真履行职责,甘心帮助孩子的一个缩影,其他干部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和工作,也都在尽心地为自己的“孩子”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县医院的衡春慧利用自己刚毕业较熟悉课程的优势,主动帮孩子补习相对较弱的科目;文旅广电局青年干部董友萌为了让孩子切实感受到亲情,在征得家人同意的前提下,每月两次将孩子领回自己家过周末,和自己儿子一块学习、玩耍……这些都让饱含着青年对农民工子女的深情,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该县还从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入手,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和心理干预辅导制度,定期组织“代理家长”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困难和学习困难,从小事着手,加强心理辅导,使“代理家长、结对帮扶”活动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帮助农民工子女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