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镇坪经济社会发展凸显五大亮点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4-01 00:04
“十一五”以来,镇坪县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阶段扶贫开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以及国家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措施等历史性机遇,全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813亿元,是“十五”末的2.44倍,按不变价计算“十一五”年均增长14.0%1;全县财政收入达到0.54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0.26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0.2%和28.3%,分别是“十五”末的5.4倍和3.5倍;“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7亿元,年均增长29.8%,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量的3倍。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农业突出生猪“一县一业”建设,2010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30.3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3.8%;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大鲵、药材、林业等特色种养业加快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亿元,年均增长7.5%;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水电开发、矿产开发三大工业体系,增强了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05亿元,是“十五”末的2.19倍。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期末的38.1:22.7:39.2调整为2010年的28.4:30.4:4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完成207省道改造,大华油路、曙双油路、瓦界路和一批通村道路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公路总里程达681.8公里,公路通村率达100%,已形成“三横八纵”的交通网络,率先在全市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110KV变电站建设,农村电网实现全覆盖,彻底消灭了无电户。对县城主街道进行了全面改造,南江大道、南江景观桥、滨河长廊建成投入使用,壅水景观堰工程、柿子树坪开发步伐加快,邮政大楼、过境公路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县城面貌焕然一新。集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民生工程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大为改善。教育、文体、卫生、以及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以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口、“五保”供养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实施安全饮用水、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395元和3835元,年均分别增长17.3%和16.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5㎡,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7㎡,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重大改革稳步推进,发展软环境持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46.7%。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到位自己8.9亿元,比“十五”增长33.7%。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全市率先启动“营养早餐工程”,初中巩固率达到98.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8%。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