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储备到一定程度后,熊瑞平就开始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设计飞机模型、买设备……测试安装拆卸的工作程序反反复复, 2008年他制作第一架模型机终于成型了,可就在试飞时飞机却出了意外。熊瑞平把模型机搬运到镇坪高中操场,发动机打响后,由于突然刮起大风,飞机在滑出20米后,径直撞向篮球架,右翼被撞断,他的手被挂了几道伤口才使飞机停下。
从小就有飞行梦 2008年第一次试飞以失败告终
62岁的熊瑞平是镇坪县自来水厂的退休职工,妻子也是自来水厂的退休职工,育有一儿一女。之前夫妻二人住在水厂职工宿舍里,相濡以沫了30多年,生活虽然简朴但其乐融融,直到去年他们才搬进县城柿子树坪小区。
从1972年开始,熊瑞平就对航空飞行器产生了浓厚兴趣
镇坪县境内山高沟深,道路崎岖,直到上世纪70年代,通向县城的仅有一条狭窄的泥灰路,交通环境极差,过往的人大多谈路色变。熊瑞平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交通闭塞环境中的山里孩子,但这一切并没能阻挡他的飞行梦。从1972年开始,初中还没毕业的熊瑞平便萌生了造一架经济实惠安全性能又好,既能在陆地着陆又能在水上起飞的轻型飞机。那时不管经济有多紧张,熊瑞平总不忘订阅航空杂志。
飞机主体算是保住了,但第一次试飞并未成功。熊瑞平说:“当时是用摩托车150发动机做引擎,由发动机太重又突刮大风,才导致了滑行试飞失败。”
“那时候没钱买航模专用发动机,他安装的手摇打火发动机,摇把经常把他打得鼻青眼肿。”说到丈夫造飞机的趣事,妻子杜云龙忍不住笑了。
在那之后,这样的滑行试飞断断续续进行了几次,但他的飞行梦一直未实现,之后因为孩子面临高考,便停止了试飞。现在,儿女都已成家立业了,这让熊瑞平又一次有了重拾梦想的冲动。4月28日下午2点,熊瑞平来到镇坪南江河边检修自己最新改装的飞机。
为了减轻起飞重量,他把材料重量设计到最轻,非对称型(上包型)的机翼,增加了升力,采用航模专用的发动机,比以前用的摩托车发动机轻了很多,组装后飞机总重量80公斤,比国家116公斤标准的超轻型飞机还轻。
检修完盖上防雨塑料后,熊瑞平告诉记者,家里担心安全问题,又承受不了太多的经济压力,让他立即停下来。熊瑞平说:“搞了几十年了,离飞机飞上蓝天就差一步了,就这么放下实在心有不甘,很希望同样有飞行梦想的朋友能和我一起实现我的飞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