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安康日报:村企联姻:富了农民强了企业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29 02:11 字体:[大][小]

  “我今年65岁了,儿子有癫痫病,妻子身体也不好,还有91岁的老父亲,家里全靠我一人支撑,日子简直过不下去了,去年腾展公司给我了100只鸡苗,发展乌鸡养殖,赚了几万块钱,今年又给我了100只,真是感谢他们这么帮我啊!”刚领到100只鸡苗的镇坪县曾家镇桃花村四组贫困户王正春心里满是感激也满是希望。

  由于妻儿常年疾病缠身,家里一贫如洗,正在王正春感到绝望的时候,扶贫干部来到家里,详细了解情况,帮助王正春制定脱贫计划。虽然缺乏劳动力,但是依山而居的优势便于发展养殖业,扶贫干部立即与相距不远的滕展乌鸡养殖基地联系,公司当即免费给王正春送来100只鸡苗,在饲养过程中,提供免费的技术、防疫服务。乌鸡出售也不用自己操心,公司以保护价格回收。

  与王正春一样,如今桃花村已有58户贫困户168人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养殖乌鸡25000余只,实现收入130万元,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不独桃花村,滕展乌鸡养殖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行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示范,落实订单饲养、金融帮扶、帮扶残疾人脱贫等措施,带动全县7个镇1100户3500人脱贫致富,其中帮扶150户残疾家庭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王正春、桃花村与滕展乌鸡养殖基地的有机联动并非偶然。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镇坪创新推行了“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的产业脱贫模式。依托全县68个经济增长点、32个现代农业园区,结合贫困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思路,不断完善旅游景区、农业园区、种养基地载体支撑,确保每个劳动力贫困家庭都有产业增收项目,让庄稼田成为增收源,让群众就地、就近发展产业。

  目前,该县9个现代农业园区、11个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32个农村专业合作社、13个家庭农场,联姻对接全县43个贫困村、4254户贫困户,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直接带动2200余户贫困户发展产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吸纳贫困户入股会员1350户。

  镇坪县委书记罗万平说:“镇坪在脱贫攻坚中探索实施的‘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模式,真正能斩断贫困户的穷根,是可复制的经验,得到了省、市扶贫办的充分肯定。”正是这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新路子,让百姓从中“品”出了致富的味道。

  趟出这条新路子也并非易事。镇坪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程度较深。2015年底,全县人均GDP仅为全省的55%。

  全县58个行政村,43个为贫困村。在册贫困户4254户、贫困人口1.0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2%。聚焦2018年整体脱贫目标,镇坪决策层明白要想真正摘掉贫困的帽子,只有依靠自然禀赋的优势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而产业脱贫又面临着贫困群众一方面商品意识缺乏、发展动力不足,一方面又掌握着土地、林地资源和种养技能的困境。

  为了彻底解决这种矛盾,镇坪顺势而为,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原则,引导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共同体,以企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创业增收、稳定脱贫。每个贫困村选择1项增收主导产业,引进1家企业或1个园区覆盖,发展1个产业基地和农村专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户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科学研判帮助其制定增收脱贫办法,依托产业园区鼓励其发展种养业或劳务产业,推动“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的产业脱贫模式的推行,探索出了贫困山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路径。

  “白天一直在黄连厂里干活,下午回家后就到这里来放松放松!”每天晚饭后,镇坪县华坪镇团结村贫困户袁小玲都会到小广场来跳广场舞,而在以前,这样的幸福生活对她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袁小玲两个孩子都正上大学,让本就不宽裕的日子捉襟见肘。可屋漏偏逢连阴雨,公公突发脑溢血,辗转安康、西安看病,家里欠下4万多元的外债。日常开支、学费和外债把袁小玲压得喘不过气来。就在她苦于无门的时候,振兴现代农业园区在华坪镇落地开花,袁小玲的7亩山地租赁给园区种植林下黄连,她自己还在黄连厂里务工。在家门口找到了挣钱的路子,她整个人顿时轻松了起来。

  让袁小玲轻松起来的,是“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模式带来的“两租”、“两单”、“两股”三种增收方式。 “两租”即土地、林地租赁。在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土地500元/亩年、林地10元/亩年的基准价,流转租赁其土地、林地建园区或基地,让贫困户获得更多资产收益。“两单”即生产订单、劳务订单。企业在发展生产中,对有自主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按照“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生产,企业以保护价回收,有效降低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成本和风险;景区、园区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优先吸纳贫困户入园务工,促进贫困户就地就近从业。“两股”即资金入股、资产入股。贫困户以土地、林地等资产折资入股,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年底根据企业收益分红。根据企业带动贫困户的数量,通过贴息贷款、财政资金入股的方式,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企业将股金产生的红利,直接返还给贫困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今年来,镇坪围绕休闲旅游、富硒养生、医药健康三大核心产业,实施“十企千户带万人”工程,推动十个龙头企业、千个能人大户带动万名贫困人口发展,搭建了贫困户以劳动力及土地、林地等资源参与企业经营收益分配的有效平台。全县10个产业龙头企业与36个村、2800户贫困户签订了脱贫帮带协议,流转贫困户林地、土地3000余亩,发放劳务工资800余万元。

  飞渡峡景区引领的旅游开发企业与曙河沿线10个村、480户贫困户建立利益共同体。景区在开发建设、运营服务过程中,吸纳贫困户从业务工300余人,带动景区周边农户开办农家乐20余户。依托镇坪黄连、玄参、葛根等地道中药材资源和品质优势,引进安康振兴实业、西安安得药业等药企落户,建成中药材种养基地14个,带动药农4000余户,其中贫困户500户。振兴现代农业园区流转土地1200亩、林地4000亩,带动145户498人参与园区经营或发展中药材,年支付劳务工资180余万元,可实现园区内人均净收入7355元。

  如今,通过实施“一村一企一产业 一户一法一产业”扶贫模式,促进了企业、贫困村、贫困户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企业增效、贫困户增收、产业发展的“多赢”局面。2016年,全县生猪饲养总量达到33.35万头,农民人均饲养生猪6.7头,发展林下乌鸡养殖50万羽,建成中药材基地6万亩,建成茶园7500亩,茶叶总产量350吨,发展野猪养殖0.5万头,建成生态渔业养殖500亩,建成大棚蔬菜500亩,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6亿元,全年可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记者 罗先安 陈曦 通讯员 马艳 黄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