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12428-0025-0006-2010-0041 发布文号: 镇政办函〔2006〕43号
公开日期: 2011-11-02 公开目录: 工作报告
有效性: 有效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2月9日在镇坪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镇坪县县长 崔用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结合“十一五”规划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全力实施“十五”计划,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就。2005年实现GDP2.75亿元,较上年增长8.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较上年增长0.89%;“十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9.3%、21.3%。完成财政总收入1493万元,较上年增长8.8%,较“九五”末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77元,较上年增长8.6%,较“九五”末增长535元。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主导产业初具规模。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大力实施“一区两谷”发展战略,扎实推进“122”工程,药、畜产业初具规模。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坚持“稳定总产、提高单产”,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2.85万吨,保证了人均千斤粮。药材产业持续发展。地道草本药材种植实现了量和质的同步增长,玄参等优势品种GAP基地建设正式起步,规范化种植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县新发展草本药材4万亩,管护木本药材6万亩,基本实现人均2亩药。畜牧产业突破发展。采取千家万户普遍养、能人大户重点养、专业厂家规模养等方式,实施强乡壮村、大户带动战略,狠抓品种改良、科学养殖、疫病防治等关键环节,200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4.3万头,较上年增长17.6%;羊、禽饲养量分别达2.8万只、32万只。坚持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等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4.39万亩,天保公益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1.7万亩,保护天然林191万亩;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道门省级森林公园挂牌成立。

  --工业经济逐步壮大,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县域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医药、食品、矿产、电力、建材等特色工业体系逐步形成,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发展格局日趋合理。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714万元,较“九五”末分别增长71.1%、63.3%。医药工业发展水平提高,县制药厂通过国家GMP认证,葛根素产品稳定生产,新鱼腥草素钠生产线通过省药监局现场验收,八宝素研发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组建了美味佳食品有限公司和地道腊肉厂,食品工业发展起步良好。按照“规范、规模、安全”的要求,规范了煤矿、瓦板石开采,组建了棒棒桥湾煤业有限公司。电力、建材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正在进行。

  --项目带动成效显著,发展基础得到夯实。“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7.12亿元,建成各类项目210个。交通、电力“瓶颈”制约得到缓解,贯通了岚镇路、平镇路等等级公路,形成了环形大通道和县到市3小时经济圈;建成了大华、曙双等通乡油路,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目标;村级道路建设和养护不断加强,农民通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连接了国家大电网,建成了县城、曾家两座变电站,实施城网和农网改造工程,全县村通电率达到100%。立足优势水能资源,加快推进南江河梯级开发,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水电开发有效推进,三大峡水电站顺利竣工,双河口、浪河水电站开工建设,竹叶关、樟树潭水电站实现了招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通讯事业快速发展,固定电话村级覆盖率达92%,移动通讯村级覆盖率达80%,有线电视通村率达62%。

  --城乡建设力度加大,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实施“三个两万人”发展规划,县城、集镇、扶贫重点村建设水平得到提高。实施了县城综合改造工程,建成了镇坪县初级中学、县医院综合楼、县疾控中心大楼和城关粮库,中心广场、南江大道、看守所、南江三桥、党校干训中心、竹溪河口滑坡治理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政务大楼、检务大楼开工建设,狮子堡生态公园道路硬化工程完工;加大了县城街道破损路面整修力度,完成了老街改造工程;县城供排水、路灯、绿化等设施逐步完善,县城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完成了8个集镇道路硬化工程,对9个乡镇的党政办公楼进行了彻底改造,完成了集镇规划修编,加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集镇面貌发生极大改观,聚集效应开始显现。扶贫重点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资金捆绑、整村推进,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30个,其中12个扶贫重点村已顺利通过验收;迁移式扶贫力度加大,累计移民搬迁2000户8000人。止“十五”末,全县城镇和扶贫重点村已吸纳2.5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4.7%。

  --社会保障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覆盖全面,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全县共有908人纳入城市低保,1500人纳入农村低保,7698人参加了基本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76元,较“九五”末增长1495元。累计为边远村组建设便民桥80座,有效缓解了边远村组群众过河难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税全面取消,实现了农民“零负担”。累计对13808人次的贫困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兑现补助资金82.5万元。深入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新增就业人员98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0人。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支持发展能力增强。财政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大,“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低保”目标顺利实现;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不断完善,政府采购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部门预算全面实行。狠抓财政收入,稳定基础财源,培育骨干财源,对煤炭税费实行了“一票制”管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预算钢性约束,坚决压缩了非生产性支出,集中有效财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镇坪初显成效。落实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成立了镇坪初级中学,实现了初、高中分离;累计改造危房校舍2.5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高考达二本线88人,万人比达14%,居全市中上游水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省级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被验收命名,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为主的各项计生政策得到有效落实,2005年全县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7%。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县医院领办曾家卫生院取得成功,县医院、乡镇卫生院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以计划免疫为重点的公共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公共卫生防治体系不断健全。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药畜产业、工业企业依靠科技增效取得明显成果。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举办了镇坪首届“药文化节”、“腊肉节”等活动,对外宣传力度加大。“安全镇坪”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序推进;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信访责任进一步明确,解决信访问题的效率提高,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全县社会稳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环保、工商、物价、统计、审计、气象、档案、老龄、残联、LPAC项目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新进步。

  --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集中力量加大了对科教文卫、公共产品、社会保障和“三农”等方面的投入和服务。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和“阳光行政”。自觉接受县委的正确领导、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2005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9件、政协委员提案62件。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行业不正之风逐步纠正。强化社会预警、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等社会保障职能,战胜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经受住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的严峻考验,确保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向奋战在一线的工人、农民,向所有关心支持镇坪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任务仍然很重;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加快经济增长,缺少大的项目支撑;市场对接不畅,县内经济与县外市场的衔接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在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面前,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水平和领导方法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承前启后阶段。我们面临着四大机遇: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为镇坪优化发展理念、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二是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全省建设陕南绿色产业和现代中药基地,全市主攻“药、水、游”产业发展重点,为镇坪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镇坪精神,形成的思路、积累的经验,为完成新任务、解决新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全县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种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群众发展经济能力的提高,人民改善生活愿望的增强,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营绿色镇坪,着力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发展三产,做大做强医药、食品、水电、矿产特色产业,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实施项目带动,突出招商引资,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镇坪,加快人均经济强县建设步伐。

  “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年均11%左右,人均GDP达到8500元以上;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达到27:36.2:36.8;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到新水平,城乡统筹发展形成新格局,经济协作交流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上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县经济发展、条件改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

  要顺利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六个必须”,落实“五个统筹”,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经营绿色镇坪,发展“一区两谷”,争创人均经济强县发展战略,壮大主导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企业实力,提高骨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实施好惠民工程,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三是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倡导有利于发展的公众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环境,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树立新理念,采取新措施,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毫不动摇地扩大开放,实现县内资源与县外资本相结合,县内经济与县外市场相对接,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四是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突出位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规划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加快实施“三个两万人”发展规划,完善县城功能,扩大集镇规模,提升新村品位。

  五是坚持调整经济结构。准确把握三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突出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着力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发展三产,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比例,实现三次产业更加协调地发展。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镇坪。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治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各位代表!未来的五年,我们将实现步入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新的起点上,镇坪人民将以自己的勤劳、朴实、勇敢和智慧,迎难而上,克难而进,主动应对各种挑战,积极解决突出矛盾,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三、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是全面工作打基础、重点工作求突破的一年,实现“十一五”开门红,意义十分重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实现GDP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3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着力提升一产,增强产业效益,加大农村投入,促进农村发展,加快建设“特色产业鲜明、农民增收有门、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家庭生活殷实”的镇坪新农村。

  加快发展药畜产业。教育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自我决策,自主经营,大力实施“123”工程,稳定实现人均1千斤粮、2亩药、3头猪目标。提高生猪产业发展效益。坚持强乡壮村、大户带动,以畜牧大乡、专业村和专业大户为重点,努力向品种优良化、圈舍规范化、防疫制度化、饲料配方化、管理科学化发展,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全年猪、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5万头、3.4万只、30万只。鼓励和支持应家坪、庙坝、新坪、安家坝、国庆、农科所等6个仔猪繁育场扩大母畜和仔猪养殖规模,建设3至5个外三元生猪繁殖示范点,3至5个“正大”模式生猪养殖示范户;搞好兴草养畜示范户建设,建制镇发展示范户50户以上、各乡发展示范户30户以上。扎实搞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完善县、乡、村畜禽防疫体系。提升药材产业规范化种植水平。重点抓好订单药材产业的发展,引导农民发展青蒿、绞股兰、魔芋等一批新的增收项目。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抓好玄参、黄连等传统地道中药材种植,在公路沿线、交通便利的地块建设10个连片50亩以上的地道草本药材种植示范点,全县发展草本药材4万亩;加强与安德药业的沟通合作,抓好玄参GAP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林麝GAP基地建设项目的推介工作,扩大GAP基地规模;加快中药材种植科研步伐,加大中药材标本采集力度,完善中药材标本馆建设;积极开拓中药材销售市场,提高地道中药材的市场占有率。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严格基本农田保护,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单产,完成14万亩粮食播种任务,保证粮食总产量达2.8万吨,确保粮食安全。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实施洪石河、小曙河、大河流域土地复垦项目,完成土地复垦整理2400亩,新增耕地1000亩。以水、电、路、桥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节水灌溉、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等“六小”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年新修改造基本农田2000亩,其中:恢复水毁农田1000亩;新修灌溉渠道10 公里,建设人畜饮水工程6处,解决1700人的饮水困难;新修和改造乡村公路14公里,建设便民桥10座。

  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实现农民“零”负担。完善农民负担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坚决制止和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各类摊派和收费。深入推进乡镇机构和农村义务教育等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全县农村初中、小学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免除杂费、课本费,对贫困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加强农村营销体系建设,加快培养以加工、贩运大户为主的市场营销主体,推动农民有组织的走向市场,有意识的闯荡市场;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在全县形成集中的药畜产品交易市场,方便集中外销,促进市场对接;加强专业协会建设,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药材和畜牧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以协会为纽带提升生产技术,灵通市场信息,加大销售力度。

  大力推进殷实农户建设。以家庭为单位,充分利用土地、山林、水面资源,大力发展以种养业为主的绿色庄园经济。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年劳务输出1万人以上。实施好移民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全年搬迁1300人。通过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建设一批“主导产品明确,市场结合自觉,家庭生活宽裕,家居环境优美”的殷实农户。

  (二)壮大特色工业,改善经济结构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和传统产业升级,通过招商引资、资产重组,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积极兴办一批资源开发和农林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有份额,改善经济结构,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亿元,增长13%;工业增加值4010万元,增长12.5%。

  提高现有企业运行质量。加快制药厂的新产品研制步伐,在葛根素、新鱼腥草素钠生产线认证达标的基础上,抓好羟乙基葛根素、全乙酰葛根素的开发,加大盐酸艾斯诺尔等新药产品批文争取力度,稳定葛根素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提高五味子、猕猴桃饮料的生产能力。加快美味佳公司和地道腊肉厂的技术改造步伐,改善内部管理,扩张生产能力,争取绿色食品认证,打响“镇坪腊肉”品牌,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促食品工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抓好矿产工业的安全生产和资源整合,以大河煤矿、茅坪煤矿为依托,组建镇坪县煤业总公司,促进矿产工业提产达效。稳步发展建材工业,加快水泥生产,拓展销售市场。提高电力工业运行质量,保障安全供电。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切实搞好乡镇企业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增加企业利润,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积极发展新兴企业。积极做好4万吨精洗煤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引进和开发山泉水项目,组建优质山泉水开发企业;鼓励和支持钒矿开发,力争年底前建成钒矿选矿厂;搞好绿色食品开发,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兴办以农、林、果、畜等产品为重点的食品加工企业,培育一批有市场前景的绿色食品。

  优化工业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你发财、我发展”,“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想,关心工业战线的领导干部和骨干力量,着力解决工业发展的外围问题,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坚决打击吃、拿、卡、要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创造优良的工业发展环境,推动县内民间资本投资加工产业。

  (三)加快旅游开发,拉动三产增长

  随着交通、电力等基础条件的逐步改善,镇坪以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坚持以发展旅游产业为龙头,以打造旅游品牌为重点,以景区景点建设为基础,以构建精品旅游线路为核心,以宣传促销为手段,着力推进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坚持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围绕盛夏避暑、休闲度假作文章,开展品牌景区景点建设。开工建设“三道门”省级森林公园,年底具备向游客开放的条件;完成鸡心岭、药王山等重点景区的旅游总体规划,逐步构建具有镇坪特色的旅游格局。围绕西安-安康-镇坪-三峡旅游大通道建设,打造镇坪精品旅游线路,吸引人流进入镇坪。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着力提高“农家乐”的水平,将“农家乐”与扶贫重点村建设一并规划、设计和建设,使“农家乐”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高。组建规范化旅行社,支持旅游产业发展。深度开发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吃、住、购、游、娱等方面的需求。加强对宾馆、餐饮、客运等服务行业的管理和指导,积极发展家政、维修、健康教育、康复医疗、护理等休闲健康娱乐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

  着力搞活商贸流通。进一步疏通营销渠道,扩展县内产品外销市场,加强农村商品供应网点的培育和监管。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发展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搞好信息、金融、保险、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

  (四)推进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三个两万人”规划的实施进程,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突出抓好县城建设。加大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力度,按照富有特色的“山水之城、生态之城、旅游度假之城”的目标,加快实施县城建设重点工程,着力办成5件实事:一是建成县城中心广场,完成政务大楼、检务大楼建设;二是完成县城供水改造工程;三是建成南江三桥,力争打通南江大道;四是搞好县城街道破损路面的修复工作,继续抓好狮子堡生态公园建设;五是完成竹溪河口滑坡治理工程,保证受威胁群众的安全。

  积极推进集镇开发。进一步加大以曾家、钟宝、牛头店为重点的9个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路、水、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高集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建好集镇市场,发展集镇经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严格集镇规划管理,加强卫生、交通管理,加大垃圾处理力度,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全力搞好扶贫重点村建设。坚持项目捆绑,项目服务于规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要求,把各类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扶贫重点村建设。全力抓好上竹庙坝村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10个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快16个在建扶贫重点村建设步伐,竣工验收7个扶贫重点村;进一步巩固和提高12个已验收的扶贫重点村建设水平,新启动建设10个扶贫重点村,使全县40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全部启动并逐步建成。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自我发展意识,通过项目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使群众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围绕农户“五改三建”,引导群众建设特色民居,努力形成样式新颖、居住舒适、方便生活、环境优雅的民居建筑风格。

  (五)狠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平台

  以公路交通、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新发展。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

  加快公路交通建设。加快平镇公路建设步伐,全面完成平镇公路扫尾工程。搞好双河口电站库区改线公路建设,按时完成公路改线任务。完善大华路、曙双路配套设施建设,提高通乡道路标准。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改造小河路、文彩路、双马路、浪河路等村级公路,力争部分乡村道路实施铺油工程。搞好县乡村道路的养护管理,提高县乡村道路的通行能力。

  抓好电站电网建设。积极做好双河口水电站建设的协调工作,支持宏林公司尽快复工建设,加快大坝、厂房、配套设施以及移民搬迁进度,力争年内一台机组发电;支持浪河水电站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发电;开工建设樟树潭水电站。开工建设岚皋至镇坪110KV线路升压改造工程,完成城区、曙河、南江、斐河、洪阳馈路10KV输变电线路工程,加快边远村组的0.4KV输变电线路工程建设,完成农网改造扫尾工程;千方百计解决县内小水电上网问题。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退耕还林和公益造林项目争取力度,搞好191万亩天然林保护和14.39万亩退耕还林管护工作,完成16.9万亩中幼林抚育任务,全年封山育林1万亩,义务植树18万株,四旁植树20万株。完成洪石乡大寨沟小流域治理工程,启动白家乡木扒湾、牛头店镇冯营沟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大沼气推广力度,完成50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牢固树立“全局抓项目”的意识,充分调动各乡镇、各部门抓项目的积极性,形成全县上下齐抓项目的良好局面。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充实项目储备库,精心搞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市场推介和宣传营销;加大对国家扶持资金的争取力度,千方百计把一批具有决定意义的项目挤进中省市计划盘子。加强在建项目管理,健全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保证工程质量,发挥投资效益,实现以项目配置资源、吸引资金、聚合人才,带动全县发展。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千方百计营造让投资者动心的政策环境、放心的法制环境、顺心的体制环境、舒心的工作环境和令人倾心的人文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已签约项目的履约力度;全年力争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个,引进资金1亿元。

  (六)深化财政改革,增强发展能力

  狠抓财政收入。努力提高骨干企业运行质量,扶持一批新兴中小企业,增强企业创税能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培育新的财政增长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盘活城镇土地资源,规范土地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强化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逃、骗、漏税行为;进一步加强煤炭税费“一票制”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了解和吃透上级财政政策,大力争取“两保两挂”、“三奖一补”等政策性资金,争取省市更多的转移支付。

  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大力增收节支,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调整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严格控制接待费用,灵活接待方式,杜绝铺张浪费。大力压缩“人、车、会、话”等支出,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深化财政改革。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资金范围,规范收入收缴和支出拨付程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拓宽政府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节约率。加强乡镇财源建设,改善乡镇财政状况,完善“乡财乡用县监管”的管理体制。搞好财政收支监管改革,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建立规范有序地财政资金运行机制。

  做好金融工作。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金融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引导金融资金加大对农村产业建设、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提供信贷支持,用足用活金融政策;加强金融协调,深入推进信用村建设,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七)发展社会事业,加快社会进步

  实施“科技兴镇”战略。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创建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为目标,围绕药、畜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大科技示范和实用技术普及力度。培育、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县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搞好农村实用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开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活动,巩固“两基”成果,实现“普实”(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目标。强化义务教育保障,争创省市级示范中、小学。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推行“四制”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加大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力度,整合教育资源;狠抓初中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继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争创省级重点高中,推行城区中学后勤社会化。加快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力争把学校建成绿色校园、育人乐园和温馨家园。努力扩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强化儿童计划免疫,确保接种率达95%以上。切实抓好人感染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医院管理,强化对药品招标采购的监管。积极争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示范县项目,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坚持计划生育“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制和“黄牌”警告制,夯实基础工作,构建规范化、法制化的长效管理机制。认真兑现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及各项优惠政策,巩固省级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成果。

  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节约风尚,加强环境保护。深入推进“一县一品”文化工程,搞好“药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的整理、开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争取项目,在有条件的村组开通有线电视;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在边远村组安装电视信号接收设备25套。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提高县电视台节目质量,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八)健全保障体系,推进和谐进程

  积极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积极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坚持面向基层就业、依靠市场就业和自主创业相结合,积极探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的新途径,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实现自主就业。提供优惠政策,尽力解决好下岗职工和残疾人就业问题。

  搞好社保工作。扎实做好救济救助工作,健全县乡救助体系,抓好农村贫困人口、受灾农户、城镇特困户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产救助和生活安排,启动实施农村五保户集中安置试点工作。扩大低保覆盖范围,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参保规模。加大投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真正让群众受益。做好优待抚恤工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强化安全生产。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按照“政府监管、企业负责、全民参与”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严格进行隐患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以洪水和山地灾害为重点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预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建立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应急处理机制,强化水环境监测,确保供水安全。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保健品、药品和餐饮市场的监管,确保群众健康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以创建“安全镇坪”为载体,努力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高度关注社情民意,及时将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信访工作,规范信访秩序,落实领导信访接待制度,严格控制赴省进京上访,严密防范群体性上访。严厉打击“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严惩各类犯罪行为和街痞路霸,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增强服务发展的能力。增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能力,真正把精力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创造条件、改善服务、协调矛盾,让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探索乡镇职能转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运用法律手段,用市场引导、示范带动来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

  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乡镇及部门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提高政府系统工作水平。切实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着力解决部分工作人员不学法、不懂法的问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落实行政执法的责任主体。认真贯彻执行《宪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提高行政机关干部素质,增强行政机关干部驾驭市场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责任心,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

  增强狠抓落实的能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坚持雷厉风行,反对办事拖沓、落实不力,坚持团结协作,强化大局意识,严明工作纪律,反对推诿扯皮,相互掣肘,确保政令畅通。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全年经济目标任务逐一细化、分解、落实,确定牵头单位和责任人,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年终严格考核兑现。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从根本上改变“重布置、轻落实,重安排、轻实干”的不良现象,通过狠抓落实,推动镇坪经济快速发展。

  增强示范带动的能力。切实改进政风,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减少会议和文件,严格控制各种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真正把一切心思用在为民办事上,用在加快经济发展上。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从严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法违纪案件。抓好政府系统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对各机关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建设一支严格按政策办事、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勤政为民的公务员队伍,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示范带动能力。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加快镇坪发展的历史责任和全县人民的重托,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蓝图鼓舞人心,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奋力夺取“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全面胜利,把建设人均经济强县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