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12428-0025-0031-2008-0050 发布文号:
公开日期: 2011-11-02 公开目录: 三公经费
有效性: 有效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镇坪县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县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各项决议,紧紧围绕“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目标,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科学理财,依法理财,努力构建和谐财政,保持了全县财政经济的平稳运行,为全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持。

  2007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687万元,比上年增长64.44%,其中:上划中省市收入928万元,较上年增长30.70%,一般预算收入1500万元,较上年增长72.02%。

  2007年财政总支出完成12662万元(含中省市下达专款支出。下同),比上年增长36.2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2142万元,比上年增长38.86%;基金预算支出520万元,比上年减少5.80%。

  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㈠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继续坚持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并重、资金收入与资产收入并重、自己创收与争取上级补助收入并重,多途径、多方面增加可用财力,其中,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和资产变现,地方收入比上年增长835万元。

  ㈡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始终坚持把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做为财政支出的重点,从制度建设和资金安排上保证了工资、社保资金和公共事业资金的及时到位。全年共筹集教育发展资金644万元(含上级补助。下同)、社保资金631万元、公共卫生事业资金394万元;对农村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使7156名贫困学生得到了政府资助;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持制度;在农村修建便民桥,硬化村级道路;在县城对街道进行了美化亮化改造;及时拨付救济资金;当年兑现干部职工半年津补贴941万元;消化政府债务157万元。

  ㈢项目资金得到整合。在解决了工资性支出需求的基础上,全县各级各部门把发展经济作为振兴财政的根本出路,积极争取和筹集发展资金。通过财政安排的经济建设类及农财资金达到4429万元,其中用于农业1608万元,用于退耕还林直补2056万元,用于天然林管护及天保工程373万元,用于城市及乡村道路建设及重点村建设392万元。同时,积极参与企业改制,帮助解决职工安置问题。

  ㈣财政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一是顺利完成了“乡财乡用县监管”财政体制改革,实现了乡镇财务在县会计中心集中核算。二是规范票据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坚持阳光采购,全年节约预算采购资金63万元。三是积极推行县乡部门预算,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力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四是完成了2007年全县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数据转换工作。五是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产权交易监督力度,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了国有资产出让收入373万元。六是煤炭税费“一票制”征管工作得到加强。通过强化征管,各方协调配合,全年共征收煤炭税费581.5万元,比上年增加45.25%。

  ㈤惠民政策得到落实。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社会保障、“两免一补”、退耕还林等资金全部兑现到对象手中。为农村合作医疗拨付配套资金14万元。全县种粮农民综合直补面积达到8.2万亩,兑现到农民手中120万元,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㈥财政管理不断加强。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开展了《政府采购法》、《会计法》等专项检查活动,进一步完善“村财乡管”制度,开展企业会计质量检查,规范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加强日常报帐监督和会计信息服务。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对拨出资金实行跟踪问效制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2008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㈠全县财政预算安排

  根据2008年全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全县财政总收入计划建议数为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41.42%,其中:上划中省市收入1437万元,比上年增长54.9%;全县一般预算收入1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2%;基金收入663万元,比上年增长 155.98%。

  全县2008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中省市对我县的税收返还和各类补助,减去上解中省市支出(不含扣款)以及专项上解支出,一般预算可用总财力约为8643万元。

  2008年全县总支出安排为9306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 29.83%,其中: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初步安排8643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全县基金支出安排为663万元,与收入持平。

  ㈡2008年全县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初步想法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证工资和津补贴按时发放,保证乡镇和部门正常运转;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证城乡低保和下岗失业人员及其他社会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财力向基层倾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企业改革,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支出,促进经济发展;支持教育、科技、卫生、文体、政法、旅游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㈢2007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

  1、集中财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牢固树立公共财政观念,把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财政增收。一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财政工作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灵活运用国家财政政策工具,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持财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适应性。二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经济发展资金投入力度。按照项目带动战略,选好优势项目,积极争取省、市项目建设资金;用好优惠政策,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加快资产流动、置换步伐。三是整合支农资金,扶持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营销组织的发展壮大;积极推进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挥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采取贴息、奖补、担保、投入资本金的方式,以及通过政府投入、融资、资产置换的有效运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经济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

  2、狠抓征管,进一步提高可用财力。完善增收激励机制,加强收入征管,拓宽生财渠道,进一步提高可用财力。适应财政体制变化形势,完善财政收入征管考核奖励办法,实行增收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征管部门抓管理、促增收的积极性,降低财政征收成本。积极支持和配合税收征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大力推行“属地征管、比例上解、上级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促进税收收入增长,规范非税和加强收入的征管工作,使一切通过履行政府职能取得的财政性资金,能够全部收回来,促进收入稳定增长。加大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非经营性资产整合营运力度,继续规范和加强煤炭税费“一票制”征管工作,挖掘新的财政增收点。深入研究中、省、市转移支付政策和财政投资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补助。

  3、优化支出,确保预算顺利执行。严格执行县人大批准的预算,把好支出关口,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支持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薄弱环节,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民生问题和困难群体倾斜,向重点工程和主导产业倾斜,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从严控制财政支出范围和标准,坚持非生产性支出零增长,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提高节约也是增收的意识,实现部门预算的钢性约束,全面实现“双保”和“低保”目标。

  4、深化改革,提高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搞好“金财工程”网络建设,继续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巩固“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村用乡代管”成果,配合开展好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好国家对农民各类补贴发放到位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加强调查研究,认真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及制度建设,确保改革达到预期效果。

  5、积极还债,减轻财政压力。树立还债也是政绩的思想,建立政府债务动态报告制度,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的原则,不发生新的政府性债务;对已到期的政府性债务,按照“谁借谁偿还、谁放谁回收”的原则,落实还债责任,加大清偿力度,确保政府债务按期偿还;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从争取的资金中挤出一部分用于偿还债务,逐步消化陈帐。

  6、依法理财,加强财政资金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例》,积极开展财政普法活动,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着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加大对财政管理、财务管理、政府性债务、政府采购和各类专项资金等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的正确执行。加强清产核资工作,盘活闲置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严格资产处置程序,逐步建立国家统一所有、财政统一管理、单位有偿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新机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扩大政务、财务公开范围,增强财政工作透明度,严格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2008年的财政收支预算任务十分艰巨,财政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们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和各位代表的监督,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镇坪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镇坪县财政局   
2008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