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12428-0025-0016-2011-0439 发布文号: 镇政办发〔2011〕158号
公开日期: 2011-12-29 公开目录: 政府办文件
有效性: 有效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关于切实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安政办发〔2011〕12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提升气象服务“三农”的能力,现就我县“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健全“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业生产、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对天气气候条件的依赖程度较大,气象为农服务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全“两个体系”对防御气象灾害、减少损失,促进农业增产、农业增收、农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县是气象灾害多发区,每年因暴雨、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以及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多年来,我县致力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建设了覆盖全县各乡镇的13个区域天气监测站和140多人的气象信息员队伍,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得到一定提升,有效减少了灾害损失。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程度大,农村依然是气象灾害防御最薄弱的地区,气象灾害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严重。总体来看,我县“两个体系”建设依然滞后,农村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不广,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气象灾害防御手段与能力仍然薄弱,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亟待健全,基层为农气象服务队伍力量仍然比较薄弱。为此,开展“两个体系”建设,既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农村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

  二、我县“两个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目标。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原则,以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和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核心,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加快“两个体系”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县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农村气象灾害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备,为农气象服务能力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城乡气象服务均等化,城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10%以下。

  (二)主要任务。通过实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农村用户服务中心、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气象防灾抗灾风险管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五大工程,全面完成县、镇和行政村“两个体系”建设任务。

  1.加快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农村用户服务中心工程建设。在全市农村防灾减灾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建设我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一是开展面向农村用户的咨询、需求分析、覆盖度和满意度调查,建立气象用户与气象信息员的双向信息互动。二是针对农村气象灾害防御需求,建立专兼结合的农业气象服务队伍,根据农事特点开展农用天气预报技术服务和农业气象咨询服务。三是完成农业气象灾害、设施农业以及安康主要农作物生长物候期指标等数据库建设,建成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系统、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手机短信群发平台、为农气象服务网站及气象灾情收集热线,及时收集、分析农情信息和农业灾害信息。四是采取印发《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手册》、《气象服务白皮书》、《雷电灾害防御服务手册》和向气象信息员、协理员赠阅《气象知识》杂志、组建气象科普大篷车等形式,开展农村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开展县对镇、镇对村的农村科学防灾减灾、农业气象技术指导。到“十二五”末,农村气象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村用户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

  2.加快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工程建设。一是结合我县农业实际,开展农业、林业小气候观测系统和实景观测试验示范建设。建立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1个,配置便携式土壤水分监测仪1台,农、林小气候观测站1个,小气候对比观测站1个,建立主要农经作物实景监测系统1个。依托卫星遥感信息、多普勒雷达,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观测、监测网络,研发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及农用天气预报技术。根据我县农业产业布局,建立专项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研究制定全县农业气候资源适应性及精细化灾害风险区划,不断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按照经济、实用的原则,大力开发为农气象服务产品,开展精细化服务。二是结合防汛预警广播和农村广播村村通工程,建立气象预警大喇叭自动播报系统,发展并完善乡镇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到“十二五”末,在灾害重点防范镇和行政村布设电子显示屏12块,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三是进一步优化各镇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队伍,建立每个镇有1名分管领导、1名气象协理员,每个村至少有1名气象信息员的三级管理的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到“十二五”末,气象协理员和为农气象服务专兼职人员在全县9个镇100%覆盖,气象信息员在全县所有行政村100%覆盖。

  3.加快实施农村气象防灾抗灾风险管理工程。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健全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逐步实现防御规划到镇、组织机构到村、自动气象观测到镇和气象信息服务、应急预案、风险调查、科普宣传、气象信息员到村、预警信息发布到户、灾害防御责任到人、灾情收集到人的农村气象防灾抗灾风险管理体系。

  完成我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并纳入当地政府发展规划管理。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制度,建立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制度。制定9个镇、76个行政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县、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4.加快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工程建设。一是在农村雷电重灾或易发区、防雷减灾基础较好并具有示范效应的镇村,选择部分农村中小学等公共场所进行防雷减灾和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点建设,开展全县农村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监测和雷灾调查工作。二是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扎实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作业设备、作业队伍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抗旱增雨、森林防火的保障和作业能力,积极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由应急作业向主动防御作业转变。

  5.加快气象信息服务站工程建设。按照“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人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的建设标准,依托“信息入村”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等系统项目,通过自建、共建等多种方式,建设镇气象信息服务站9个,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76个,最大程度地接收、传播气象信息并收集当地灾情和服务需求信息。到“十二五”末,实现气象信息服务站在全县所有镇和行政村的全覆盖。

  三、建立和完善“两个体系”建设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积极推进“两个体系”建设。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有关具体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二)加强部门协作。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扶贫、文旅广电等部门要将“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十二五”农村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给予必要的支持。

  (三)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各级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原则,建立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多部门联动机制,明确气象灾害防御联动协作联络人员,负责日常联络工作;二是强化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联防机制,建立气象与有关部门之间涉农资源、信息、网络和信息收集发布平台共享机制,建立基层应急信息通报、交换与服务协作机制;三是推进涉农灾害防御项目合作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项目的联合申报与合作,推进“两个体系”项目建设;四是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气象科技队伍,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技术、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

  (四)强化督察,务求实效。由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发改、财政、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定期对“两个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各镇、各有关部门加快“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进度,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圆满完成。

  附表:1.镇坪县“十二五”“两个体系”建设任务明细表

  2.镇坪县“十二五”“两个体系”建设任务分解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