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12428-0025-0016-2016-1873 发布文号: 镇政办发〔2016〕54号
公开日期: 2016-04-19 公开目录: 政府办文件
有效性: 有效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镇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坪县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镇坪县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镇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8日

   镇坪县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目  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事故分级

  1.5工作原则

  1.6事故风险分析及技术支撑

  2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1 应急指挥部设置

  2.2应急处置专家库

  3  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

  3.1监测预警

  3.2事故报告

  3.3事故评估

  4  应急响应

  4.1先期处置

  4.2事故处置

  4.3分级响应

  4.4应急处置措施

  4.5监测分析评估

  4.6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4.7信息发布

  5  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2总结

  6  应急保障

  6.1信息保障

  6.2 医疗保障

  6.3人员及技术保障

  6.4物资经费保障

  6.5社会动员保障

  6.6演习演练

  6.7宣教培训

  7  附则

  7.1预案管理与更新

  7.2奖惩

  7.3名词术语

  7.4解释部门

  7.5 实施时间

  镇坪县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运行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件,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社会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陕西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我县境内发生的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已造成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和食品安全事故(统称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适用本预案。

  1.4 事故分级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危害程度将食品安全事件分为:级别食品安全事件和非级别食品安全事件。级别安全事件共分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事故等级的评估核定,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1.4.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3)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4)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1.4.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设区市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食品(食物)疑似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其处置涉及不同监管领域或省级不同部门,需要省政府统一组织协调的;

  (5)省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4.3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1.4.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IV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镇,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在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1.4.5非级别食品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非级别食品安全事件。

  (1)发现食品污染,尚未造成健康损害后果的;

  (2)1起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在29人以下,危害程度较轻的;

  (3)县级以上政府认定的非级别食品安全事件。

  1.5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

  (3)科学评估,依法处置。有效使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等科学手段;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水平和能力。

  (4)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急准备,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加强宣教培训,提高公众自我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意识和能力。

  1.6事故风险分析及技术支撑

  从近年来国内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分析,食品添加剂滥用及  非食用物质添加是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学校、农村家宴、非正规食品经营市场和餐饮单位是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主体;消费能力较低人群、婴幼儿、缺乏食品基本食用和饮用常识群体是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受害者,需要针对重点风险因素加强防控。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进一步加强食品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1]68号),省相关部门配合市县政府正在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为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水平,确保我县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部设置

  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县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县政府分管食品安全的副县长担任。

  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确定,主要包括县应急办、县食安办、县卫计局、县农林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经贸局、县水利局、县粮食局、县盐务局、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县文广旅游局、县法制办、县发改局、县编委办等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各成员单位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为应急指挥部成员。

  由县食安办、县应急办、县卫计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食安办,县食安办主任任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应急指挥车辆、办公设备要落实到位。

  根据事故处置需要,县应急指挥部可下设事故调查、危害控制、医疗救治、监测评估、维护稳定物资供应、新闻报道等7个工作组,分别开展相关工作。如事故涉及较大范围的经济赔偿问题,可单设民事赔偿组,指导事故发生地政府做好相关善后工作。各工作组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并随时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2.1.1县应急指挥部职责

  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组织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审议批准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置工作报告;应急处置的其他工作。

  2.1.2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贯彻落实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检查督促各镇、各部门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事态蔓延扩大;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建立和管理县级应急处置专家库;向市食安办,县政府、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的工作情况;组织信息发布,必要时接受媒体专访。指挥部办公室建立会商、发文、信息发布和督查等制度,确保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2.1.3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对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督促、指导,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职责见附件1)

  2.1.4工作组职责

  (1)事故调查组

  组成:由县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发生情况,按照成员单位职能确定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

  职责: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协调各镇、各职能部门开展救援工作,监督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对涉嫌犯罪的,由县公安局负责督促、指导涉案地公安机关立案侦办,查清事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监管部门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等行为由县监察局进行调查。根据实际需要,事故调查组可以设置在事故发生地或派出部分人员赴现场开展事故调查(简称前方工作组)。

  (2)危害控制组

  组成:由县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发生情况,按照成员单位职能确定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

  职责:监督、指导事故发生地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召回、下

  架、封存有关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防止危害蔓延扩大。

  (3)医疗救治组

  组成:由县卫计局集结相关专家级医护人员组成。

  职责:迅速组织抢救队伍,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致病(死)原因,提出救治措施,并积极实施救治。

  (4)检测评估组

  组成:县卫计局。

  职责:提出检测方案和要求,组织实施相关检测,综合分析各方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检测评估结果要及时报告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5)维护稳定组

  组成:各镇、县公安局。

  职责: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积极化解因事故造成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必要时,冻结事故发生单位及主要责任人资产,对肇事者及相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6)物资供应组

  组成: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各镇、经贸、财政等部门参与。

  职责:协调有关部门提供各类应急处置装备器材和物资,组织应急处置物资供应和运输,安排好应急处置人员食宿,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7)新闻报道组

  组成:县文广旅游局。

  职责:把握食品安全事故宣传工作的正确导向,指导、协调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工作。

  2.1.5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以及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作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应当在县食安办、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相关工作。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严格按照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调配,开展具体工作。

  2.2应急处置专家库

  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专家库,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从专家库中确定相关专家,组建食品安全事故专家组,承担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具体职责:

  (1)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出咨询和提供建议;

  (2)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3 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

  3.1监测预警

  县卫计局会同县级有关部门根据全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需要,在综合利用现有检测机构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加强全县食品安全风险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建立覆盖全县的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体系。县卫计局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有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提出并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各涉关部门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或问题,应及时通报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方面,依法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2事故报告

  3.2.1事故信息来源

  (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与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报告的信息;

  (2)医疗机构报告的信息;

  (3)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监测和分析结果;

  (4)经核实的公众举报信息:

  (5)经核实的媒体披露与报道信息:

  (6)市级有关部门和其他县区通报我县信息。

  3.2.2报告主体和时限

  (1)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损害的情况和信息,应当在30分钟内向所在地县食安办和负责本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关部门报告。

  (2)发生可能与食品有关的急性群体性健康损害的单位,应当在30分钟内向所在地食安办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3)接收食品安全事故病人治疗的单位,应当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有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发现食品安全事故相关情况,应当及时向县食安办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或举报。

  (5)经初步核实为食品安全事故且需要启动应急响应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地食安办应当在1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及上级食安办报告,事故发生地政府应当在2小时内向上级政府报告;当发生30人以上食物中毒或在必要时,必须在2小时内向市食安办报告。

  3.2.3报告内容

  食品生产经营者、医疗单位、技术机构和社会团体、个人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疑似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时,应当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数、信息来源、事故性质、影响范围、事故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基本情况。

  有关监管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时,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危害程度、伤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信息(含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简要经过、事故性质、影响范围、事故趋势和已采取措施等内容。应急处置过程中,随时报告工作进展。

  3.3预警发布

  县食安办接到食品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后,及时对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分析、评估和研判,经评估不需要启动本级应急响应的,通报有关成员单位对事发地进行指导处置;经评估事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需要启动本级应急响应的,报县食安办同意,由食安办成员单位发布预警信息,各成员单位在对事发地进行指导处置的同时,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应急响应准备。

  县食安委在指挥食品安全事件处置中,根据风险危害及蔓延情况可在本区域内由县食安办向公众发布风险警示信息。

  4 应急响应

  4.1先期处置 

  食安办接到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后,应立即按要求上报和通报事件信息,组织食安委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先期应急处置和事件调查,并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或减轻社会危害:

  (1)开展应急救援,组织救治因食品安全事件导致人员伤害的人员。

  (2)保护现场,维持治安,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食品及其原料;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封存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的食堂或操作间;立即组织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予以召回,停止生产经营。

  (3)根据各自职责开展时间初步调查。

  (4)向社会依法发布食品安全事件及其处理结果,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4.2事故评估

  4.2.1有关监管部门应当按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评估。

  4.2.2食品安全事故评估是为核定食品安全事故级别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而进行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1)污染食品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及所涉及的范围,是否已造成健康损害后果及严重程度;

  (2)事故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3)事故发展蔓延趋势。

  4.3分级响应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分级情况,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响应。Ⅰ级应急响应由国家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组织实施。Ⅱ级、Ⅲ级和Ⅳ级事故分别由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启动响应,省级、市级和县级应急指挥机构进行处置。当发生30人以上食物中毒或在必要时,启动IV级响应进行处置。

  食源性疾病中涉及传染病疫情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开展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

  4.3.1 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I级、Ⅱ级)

  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要按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上报制度迅速上报,并严格保护现场,在市、县应急救援指挥部未作出处理决定前,镇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开展救援工作,采取果断措施,紧急处置有关问题,防止事故蔓延扩大,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组织做好人员的疏散、转移,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安抚及善后工作。

  4.3.2 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Ⅲ级)

  (1)较大(Ⅲ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及时向县政府和市食安办报告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等,并指导、部署事故发生地政府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2)向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事故情况,组织有关成员单位立即进行调查评估确认;

  (3)根据评估确认结果,提出启动县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工作程序和应急处置工作建议,根据县政府的命令,启动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

  (4)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迅速到位,立即启动事故调查处理组、危害控制组、医疗救治组、检测评估组、维护稳定组、物资供应组、新闻报道组、专家组等事故处理机构的工作,开展应急处置和组织新闻发布工作,并部署各镇、各涉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工作;

  (5)加强与事故发生地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

  (6)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建议,通知有关应急机构随时待命,为事发地或专业应急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必要时协调专业应急力量救援:

  (7)食品安全事故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毗邻或可能涉及的县区相关部门通报事故有关情况。

  4.3.3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

  一般(Ⅳ级)应急响应由相应事发地政府启动并组织应急处置。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及时向成员单位进行通报,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对事发地政府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过程予以指导、协助。必要时派出工作组指导协助事发地政府对Ⅳ级事故进行应急处置。

  4.3.4非响应程序

  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经评估不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县食安办在先期处置的基础上,指挥相关成员单位开展事件调查、信息发布、善后处置等工作。事件处置结束后,15日内形成总结报告县食安委和市食安办。

  4.4 应急处置措施

  Ⅰ级、Ⅱ级、Ⅲ级事故发生后,县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以最大限度减轻事故危害:

  (1)医疗救治组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组织指导医疗机构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患者的救治;

  (2)检测评估组及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检测,相关部门及时组织检验机构开展抽样检验,尽快查找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对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及时介入,开展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侦破工作;

  (3)危害控制组应当依法强制性就地或异地封存事故相关食品及原料和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待卫生行政部门查明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后,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彻底清洗消毒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消除污染;

  (4)对确认受到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相关食品及原料,农业、市场监管等有关监管部门应当依法责令生产经营者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检验后确认未被污染的应予以解封;

  (5)及时组织评估事故发展态势,并向事故可能蔓延到的

  地市政府通报信息,提醒做好应对准备;

  (6)事态出现急剧恶化时,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订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5检测分析评估

  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应当对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检测,专家组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分析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事故调查和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参考。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控制,事故中伤病人员救治,现场、受污染食品控制,食品与环境,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4.6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过程中,要遵循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防控工作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直至响应终止。

  4.6.1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条件

  1. 级别提升

  当事故进一步加重,影响和危害扩大并有蔓延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及时提升响应级别。

  当学校或托幼机构、全国性或区域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加大应急处置力度,确保迅速、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维护社会稳定。

  2. 级别降低

  事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且经研判认为事故危害降低到原级别评估标准以下或无进一步扩散趋势的,可降低应急响应级别。

  3.响应终止

  当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控制,并达到以下两项要求,经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响应的,应当及时终止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伤病员全部得到救活,原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且无新的急性病症患者出现,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在末例患者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

  ——现场、受污染食品得以有效控制,食品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清理并符合相关标准,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4.6.2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程序

  Ⅳ级事故由县应急指挥部组织分析评估论证。评估认为符合级别调整条件的,指挥部提出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建议,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事故相关地区政府应当结合调整后级别采取相应措施。评估认为符合响应终止条件的,指挥部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4.7信息发布

  Ⅳ级事故信息发布由县应急指挥部或其办公室统一组织。具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和《陕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执行,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新闻通稿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地政府主要领导,要积极组织所属部门,认真做好伤亡人员善后和家属的安抚工作。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及运输工具补偿;应急及医疗机构垫付费用、事故受害者后续治疗费用的及时支付及产品抽样和检验费用的及时拨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完善相关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同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承担受害人后续治疗及保障等所需全部费用。

  5.2总结

  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县应急指挥部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报送县政府,同时报送市食安办。县食安办根据应急处置总结报告,组织研究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措施,并抄送县级有关部门。

  6 应急保障

  6.1 信息保障

  县食安办适时召开联络员会议,通报、交流、分析食品安全事故监测预警信息,加强食品安全事故专项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和传递等工作。

  有关部门应设立信息报告和举报电话,畅通信息报告渠道,确保食品安全事故的及时报告与相关信息的及时收集。

  6.2医疗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卫生系统应急救援工作,救治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县卫计局组织救治药品的供应。

  6.3人员及技术保障

  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应当结合本机构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加强应急处置力量建设,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健全专家队伍,为事故核实、级别核定、事故隐患预警及应急响应等相关技术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6.4物资经费保障

  政府应当保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所需车辆、通讯、救治、办公等设施、设备和物资的储备与调用;使用储备物资后须及时补充;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习演练、产品抽样及检验等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应急资金。

  6.5社会动员保障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需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协助参与应急处置,必要时依法调用企业及个人物资。在动用社会力量或企业、个人物资进行应急处置后,应当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6.6演习演练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协同县食安办及有关部门开展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工作,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响应能力,并对演习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处置演习演练。

  6.7宣教培训

  各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专业人员、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与培训,促进专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处置相关工作,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培训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指挥机构办公室或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7 附则

  7.1 预案管理与更新

  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有关的法律法规被修订,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与完善本预案。

  县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镇政府参照本预案,制定本部门和本辖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部门和各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分级应当与本预案一致。

  7.2 奖惩

  7.2.1 奖励

  对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7.2.2 责任追究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食品安全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3名词术语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物品。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的范围: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本预案涉及到的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质量卫生安全。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

  食品安全舆情事件:指源于食品或涉及食品安全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尚未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已引起或有可能引起社会舆论影响的事件。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统称食品安全事件。

  7.4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市场监管局负责解释。

  7.5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2.镇坪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机构图

  3.镇坪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名单

  4.镇坪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专家库人员名单

  附件1

  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1)县食安办:负责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办公室各项职责,编制和修订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其工作手册,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受县政府委托,牵头组织县监察局、县公安局等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进行调查处理,开展应急处置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对外发布食品安全事故信息;

  (2)县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指导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组织审核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其工作手册:指导县食安办协调开展特别重大、重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3)县卫计局:负责为指挥部办公室提供技术支持,参加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核定事故级别,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医疗救援力量建设;组织医疗救治,协调现场处置及有关技术调查,组织开展相关监测,分析监测数据;提供相关标准解释;组织开展相关检测和风险评估,提出相关评估结论。

  (4)县农林科技局: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事故和生猪屠宰环节食品安全事故中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并依法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负责应急处置工作检测队伍建设,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相关检测评估,提出相关评估结论。

  (5)县市场监管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和保健食品安全事故中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并依法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负责应急处置工作检测队伍建设。

  (6)县经贸局:协助流通、餐饮服务及进出口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协助酒类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物资的组织、供应。

  (7)县水利局:负责水产品养殖环节质量安全事故中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并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8)县粮食局:负责粮食收购、储存环节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

  (9)县盐务局:负责食盐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中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并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10)县委宣传部:负责把握食品安全事故宣传工作的正确导向,指导、协调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工作,指导事故调查处置部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管理和网上舆论引导。

  (11)县教体局:负责协助县市场监管局对学校食堂、学生营养餐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进行调查,组织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12)县公安局:负责指导、协调对食品安全事故中涉嫌犯罪行为的侦查工作;加强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的治安管理,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13)县监察局:负责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置中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处理。

  (14)县民政局:负责协助县市场监管局对敬老院食堂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进行调查,组织相关应急工作;协助做好受食品安全事故影响、生活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工作。依照相关法规负责协助有关监管部门开展清真食品相关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配合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15)县财政局: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资金保障及资金使用监督管理。

  (16)县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指导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置工作,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污染处置;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环境违法行为追究相应责任。

  (17)县交通局:协助提供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道路、水路交通动力保障。

  (18)县文广旅游局:协助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涉及旅游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新闻报道工作中广播电视机构的相关管理协调工作。

  (19)县政府法制办:负责对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的监督指导。

  (20)县发改局:协同有关部门协调食品安全事故检测体系中相关技术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事宜。

  附件2     镇坪县重大食品安全应急救援

  指挥部组织机构图

  附件3

  镇坪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指挥部成员名单

  总 指 挥:李  平   县长

  副总指挥:王永国   县委副书记

  杨  军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于延媚   副县长

  成    员:丁继军   县监察局局长  

  丁  涛   县政府办主任

  徐  辉   县经贸局局长

  陈  康   县公安局副局长

  韦树辉   县财政局局长

  杨立刚   县水利局局长

  陈  超   县农林科技局局长

  龙  英   县文广旅游局局长

  陈俊才   县卫计局局长

  吕仁宝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刘应健   县粮食局局长

  陈  平   县环保局局长

  高永平   县盐务局局长

  李  俊   县教体局局长

  各镇镇长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吕仁宝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4

  镇坪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专家库人员名单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联系电话

  潘益山 镇坪县医院院长 13992515309

  王和彪 镇坪县医院副院长 18991532296

  王鸣号 镇坪县医院党组书记、副主任医师 18991552001

  柏友谊 镇坪县医院副院长 13992533116

  周  勇 镇坪县疾控中心主任 13909156852

  彭  立 镇坪县卫计局副局长 18991532295

  秦清泉 卫生监督所所长、主管检验技师 13991550146

  王 娟 疾控中心医师 15909152239

  邹尚勇 县疾控中心检验技师 13891552465

  秦尹玲 镇坪县医院检验技师 13324636689

  刘少友 县公安局法医 13909156835

  庞正安 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18309158918

  杨卫东 县市场监管局政策法规股股长 18991531555

  田禄平 县农林科技局副局长 18992500818

  姚方富 县农林科技局畜牧中心主任 13992583990

  向  军 县粮食局副局长 15309156681

  欧强光 县环保局副局长 15809159111

  卢  锋 县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稽查队长 18909157057

  何东佼 县市场监管局食品市场监管股股长 1599119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