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12428-0025-0016-2016-2308 | 发布文号: | 镇政办发〔2016〕238号 |
公开日期: | 2016-11-23 | 公开目录: | 政府办文件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镇坪县“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扶贫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镇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14日
镇坪县“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扶贫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培育特色扶贫支柱产业,建立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和扶持贫困对象稳定增收,如期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17年,全县43个贫困村全部有企业引领产业建设,形成“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模式,企业实现盈利,贫困户稳定增收,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项致富产业,主要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产业实用技术;到2018年,产业有效覆盖贫困户达到80%以上,产业收入占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收入的60%以上,全县依托产业脱贫的贫困群众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注重实效、农企共赢的原则。通过发展和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和扶持市场主体,引导贫困户资源或资产入股、联户经营,鼓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让贫困户全方位融入产业链,建立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增收脱贫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在企业和农户自愿的情况下,立足实际,因势利导,由企业和贫困户根据自身状况和发展需求及各村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找准发展“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的切入点,培育有发展基础、有市场前景、有带动能力、有区域特色的产业。
(三)坚持市场导向、择优选择的原则。着重筛选一批基础好、产业强、链条长、与贫困户联系紧密、扶贫积极性高的市场主体为合作对象,着力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运用市场化方式聚集资源,依靠市场主体培育和壮大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增强产业抢占市场的能力。
(四)坚持资源整合、综合施策的原则。充分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和优惠政策,积极整合产业发展要素,聚集政府、市场、社会等方面力量,建立和完善产业扶贫的工作体系,形成推动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通过夯实产业利益链接关系,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新型和谐的农企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和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抓产业规划,促进产业科学布局。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思路,根据我县贫困村、贫困户分布的特点,科学布局产业规划,每个贫困村选择1项增收主导产业,确定1家企业或1个园区覆盖,发展1个产业基地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确保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都有产业增收项目。注重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贫困村产业建设,对于发展较好、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带动辐射范围。对于产业较分散,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的产业企业,要加大指导和培育力度,壮大企业实力,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对有资源无优势产业的村要加强招商引资,努力在引进大企业上取得突破,引进优质资本,开发优势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县农林科技局、扶贫局负责县级规划,各镇负责镇级规划,各镇及帮扶部门负责村级规划)
(二)抓利益联结,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建立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向企业靠拢,以“基地示范、大户带动、奖补扶持”的联动方式组织贫困群众发展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的工作思路,以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为核心,注重“一村一品”,推行“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产业示范园区,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享收益,实现稳定增收,确保贫困户能脱贫、不返贫。严格按照产业参与方式,规范产业合作行为,指导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公平公正的产业合作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努力实现村企户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与合作共赢的目标。(县农林科技局、扶贫局牵头,各镇、各帮扶部门具体负责)
(三)抓基础保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实用技能培训,提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技能培训覆盖面,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产业技能,为发展“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龙头企业,实行“农企对接”“农超对接”等直供直销方式,为农户提供稳定的销售途径。大力推进“电商+”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通过改善贫困村网络基础设施、搭建电商平台、开发电商产品、培养电商人才等措施,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拓展销售渠道。加快城乡商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公共配套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优化“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发展环境,优先改善发展“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贫困村的路、电、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优先对参与“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建设的企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扶贫局牵头,各涉关职能部门、各镇、各帮扶部门具体负责)
(四)抓增收渠道,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按照“龙头引领、园区承载、基地支撑、市场运作”的思路,坚持以贫困户为核心,在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等方面,探索推进“+贫困户”的新路子,建立“两租”“两单”“两股”增收模式。“两租”,即土地租赁、林地租赁。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引进企业流转租赁贫困群众的土地和林地,让贫困户直接获得资源出租收益。“两单”,即生产订单、劳务订单。组织有自主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企业订单生产,降低产业成本和风险,实现产业增收;优先吸纳贫困户到企业就业务工,直接实现工资性收入。“两股”,即资金入股、资产入股。贫困户以土地、林地等资产入股,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收益分红;根据企业带动贫困户的数量,通过贴息贷款、财政资金入股的方式,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将股金产生的红利直接返还给贫困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县扶贫局牵头,各镇、各帮扶部门具体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县扶贫、农林科技、水利、国土、交通、发改、人社、电力、通讯、金融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扶贫工作领导组,领导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局,具体负责产业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督查等工作。各镇、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产业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夯实工作责任。要明确主体责任,建立县、镇、村三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产业扶贫责任制,定目标任务、定脱贫指标、定考核奖惩,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格局。要落实部门的帮抓责任,各相关部门要立足职能,主动参与,全力支持“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建设,让资源主动向“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聚集,服务主动向“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靠拢。落实扶贫部门和农业部门的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责任,各镇要明确主抓产业扶贫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三)落实扶持政策。各涉关部门要把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发挥集约效应,形成聚力扶持贫困村“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建设的工作格局。财政部门要做好财政扶贫资金的调配和全程监管,切实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金融部门要依靠金融扶贫政策,加大贷款投放,帮扶企业享受《镇坪县“四上”企业培育扶持办法(暂行)》和《镇坪县现代农业暨山林经济发展奖励扶持办法》等扶持政策。各相关部门要对景区、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建设实行前置规划审批,对达不到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致富要求的,不予有关项目扶持;对各类自主创业主体,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
(四)严格督查考核。把“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扶贫工作作为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的重点内容,按照任务分解、职责分工、时间节点定期督查、定期通报。严格考核奖惩,将“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扶贫建设重点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实施综合目标考核、单项任务考核、重点项目考核、帮联实效考核。对产业扶贫工作表现突出的镇、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并在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对重视不够、工作滞后的镇、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在年度考核中不得列为先进,并扣减相应的项目资金。
附件: 镇坪县(2016-2018年)特色产业扶贫企业“一对一”帮扶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