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县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纪实
镇坪县县长 周耀宜
近年来,镇坪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将依法行政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更新观念,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全县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得到不断增强,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一、以深化决策机制改革助推经济发展
近年来,镇坪县在不断健全完善政府行政决策机制上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这些探索经验对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是推行了政府常务会议群众旁听制度。在全市县区一级率先推行了政府常务会议群众旁听制度,修订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和《政府常务会议组织管理制度》等政府运行制度,建立起群众旁听人员资料库,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将20余名经济发展等各方面专家纳入到旁听专家资料库中进行管理,有效扩大了政府决策的群众参与度,使得政府决策过程更加民主。在政府常务会议上,征求群众意见对我县秦巴山区连片扶贫规划进行了修订完善,明确了今后十年经济发展的道路。抓住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政策的历史机遇,创造性的提出了“四有四配套”方案推进全县8个镇32个农民新型聚集社区建设。通过民主化的决策,完成避灾扶贫移民搬迁1043户,其中683户农民群众得到集中安置,为其发展致富奔小康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二是建立完善了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制度。为保证所签的合同协议在法律上维护政府正当权益,确保国有资产受到合法性保护,从2010年起我县就聘请了政府法律顾问,并于今年年初成立了政府法律顾问组,制定了《法律顾问工作规则》,聘请两位法律专家为政府法律顾问,为县政府在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行为上提供法律咨询和合法性论证,对政府对外各类合同进行法律审查。成立法律顾问组以来,政府法律顾问审查县政府对外涉法合同35件,参与政府组织的讨论会、论证会、听证会32次,提出合法性建议212条,这些建议均被采纳。在今年“西洽会”上,我县与省内外企业签订招商项目6个,签约资金达8.2亿,取得了历年来招商引资方面的重大突破。
三是建立了规范性文件 “三统一”和备案审查制度。针对以往规范性文件“政出多门”的混乱情况,下发了《关于全面实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和有效期制度的通知》,从今年5月份起,县政府收回了各部门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权,对本级政府和部门规范性文件由县政府法制机构进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以县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统一对外发布。同时,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凡是县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未经起草部门调研和合法性论证、县政府法制办和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核的,政府常务会议一律不予审议,政府领导不予签发,确保了规范性文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三年来,县政府依法发布规范文件文件42件,没有一件因违法违规而宣布撤销作废,这些规范性文件包含了城市建设、招商引资、交通管理、民生保障等各个方面,保障了县城过境路、清水广场、两山公园等48个重大城建项目顺利建设,完善了县城的功能,提升了县城的品味。
四是认真落实了决策风险评估和听证制度。制定出台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试行)》,认真落实了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及时防范化解了潜在的信访矛盾问题,实施决策风险评估和听证制度以来,政府也由以往“被动行政执法保稳定”向“主动依法行政促发展”的重大转变,特别是作为2009年被省政府确定的107个重点镇之一的我县城关镇文彩新区建设,征地工作开展以来,共召开涉关群众座谈会、风险评估会、论证会、听证会9次,完成725亩新区土地征收,涉及农民群众补偿120户490余人,开工建设政法小区、保障性住房等6个项目,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无一例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发生,在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服务改善民生
进一步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做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互促进。
一是推行了便民服务规范化建设。坚持用制度解决行政服务效率质量低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突出问题,将“绩效化管理、一窗式服务”两项制度作为我县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举措在全县各级各部门予以推广。投资近700万元在全县9个镇和32个县直部门建成了“一窗式”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做到了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管理机构、进驻事项、服务流程、管理制度标准化,涉及农业、民政、扶贫、财政、林业、计生、卫生、教育、公安、水利、国土、社会保障等12大类便民服务事项。部分单位还设置了电子触摸屏和电子显示屏,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在78个行政村设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基本实现了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
二是公开承诺“十件实事”改善民生。将政府工作置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县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每年办一批关系老百姓生产生活水平提升的实事好事。在2012年县人代会上,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集中精力办好利民惠民的“十件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十件实事涉及了交通、城建、水利、教育、民政、卫生等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十件实事的承诺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欢迎。截至目前,由十件实事分解细化的32项重点工作任务90%以上得到顺利实施,政府承诺的公信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三是探索新型社会管理模式。通过整合信访、维稳、安全、司法、公安、安监等多个部门力量,将依法行政工作与信访维稳、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县铺开了一张社会管理服务的大网,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本理念让每一个地方都有人管理,将县城4个社区划分为68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个县级部门帮建,一名镇上领导负责,一支镇干部队伍包抓,一名群工作站干部联络,一套网格领导班子统揽,一批进入网格领导层的干部半脱产工作,一批新型社会组织支撑,一批村民代表参与,形成了“八位一体”的社会管理结构,在为党员干部搭建起服务群众平台的同时,科学发展的新理念也得以确立。
三、以加强学法规范执法打造服务型政府
以创建市级依法行政示范县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学法普法宣传活动,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有效提升了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群众守法用法水平,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总量明显下降,政府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加大学法普法宣传工作力度。对新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坚持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近几年来,共开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10余场,接受考试人员200余人。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邀请省法制办领导和市委党校教授等专家学者就如何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对县级领导、乡镇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讲解,先后组织开展各类集体学法活动30场次。为认真汲取“大月份引产”事件的经验教训,深刻反思事件中暴露的部分干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行政策水平低,工作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学习政策、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干部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半个月14场次的宣讲活动,培训村、镇、县直机关干部1500人次,有效提高了干部依法履职水平,增强了为民服务能力。
二是严格要求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和约束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在行政执法责任制中全县所有执法人员均按照不同职务、不同岗位被赋予了不同的执法权限,做到了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项目、执法权限、执法岗位、执法责任“六明确”。同时,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在评查中各部门相互借鉴执法经验,执法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我县还启动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工作。建立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防止出现行政处罚案件相同处理结果不同的现象。一系列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制度措施出台,防止了行政执法中主观臆断的错误执法事件的发生,使得全县行政诉讼和信访量明显下降,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
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结合“三问三解”和“作风转变年”活动,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谋求改变以往群众印象中执法简单粗暴、机械教条的印象,探索实施了“管帮结合”、“一窗式服务”等人性化执法模式。通过大力推行“事先诫勉、事中监督、事后回访”的执法监管模式,在行政执法中坚持帮管结合,帮管互动,以帮促管,寓管于帮,将法律规范转化为监管对象的自觉行动,构建了和谐执法监管关系。在政府对外窗口上,将所有为民服务事项整合到政务服务大厅中,通过在服务大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行即办事项“即受即办”,限办事项“内部运转、大厅出件” 的方法,简化了审批程序,为群众提供了全程、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这些新做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群众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是加强执法监察和复议调解工作。切实强化行政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定了《镇坪县行政效能监察办法》、《重大行政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及时纠正和查处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行为和不当行为,今年5月份,县政府对2012年全县20个主要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处罚案卷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监察,抽查执法案卷40份,及时纠正了执法案卷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全县广大群众中开展了对县直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问卷活动,收效很好。并于9月份召开了全县行政执法监察工作会议,对综合执法监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和通报,进一步规范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提升了执法单位的执法质量和水平。认真开展行政复议工作,将复议调解作为化解行政执法争议,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有效途径,重依据、重证据、重程序,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三年来,县政府法制办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2件,转办信访案件27件,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了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