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关注镇坪县“脱贫攻坚”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脱贫攻坚 加快发展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镇坪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6-16 01:06

  为扎实推进我县精准扶贫工作进程,在加快解决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工作上闯出一条新路子,根据中央、省、市、县有关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工作目标

  按照生态立县、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的总体思路,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增强内生功能的目标,加快推进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努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增强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能力和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精准扶贫工作重要抓手,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短期脱贫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帮扶,金融帮扶、搬迁帮扶、智力帮扶、社会帮扶五项措施同步推进。

  二、 工作原则

  (一)坚持群众自愿。围绕尊重农民意愿的基本原则,以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为核心,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调动广大贫困户自我脱贫、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二)坚持上下联动。采取顶层设计与基层创造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主体作用和镇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稳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着力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共同推进的格局。

  (三)坚持分类指导。根据广泛参与、重点突破的基本要求,以基本形成精准扶贫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为导向,合理确定重点领域和先行区域,力求取得普适性和长效性的体制创新成果。

  三、主要内容

  (一)创新五项扶贫模式。

  1.产业扶贫:结合贫困村的不同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瞄准市场需求,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创新方式方法,支持扶贫对象培育发展增收产业,努力构筑相对稳定、可持续的增收渠道。2015年重点推行两种产业扶持模式。一是入股分红模式。贫困户利用兑付财政补助资金,通过与合作社签订《股民分红保障协议书》等形式参股投资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其收益按贫困户参股投资比例予以分配。连续分红三年。合约到期,可自愿续签或退股,对于续签的贫困户则视合作社运营情况分红。确保农户年纯收入不低于1000元。二是技物配套模式。对种养技术、投入资金不足且希望发展种养业的贫困户实行技物配套模式,园区企业为合作社贫困户提供技术标准、籽种、幼苗、饲料肥料,并与贫困户签订产品回收协议,对贫困户统一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管护指导。选准选好扶持产业,2015年在全县范围内至少培育发展9个扶贫现代农业园区和专业合作社,力争受益农户达到2000户以上,确保3000人通过产业扶贫脱贫。

  2.金融扶贫:以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导,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支持与服务能力,有效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放大扶贫资金效益,重点构建四大体系。构建金融信用评估体系。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完成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凡是通有线电话并有商业经营户的村庄在2015年全部安装助农POS取款机,所有信合对外营业网点全部安装ATM机,确保试点村农户离家7公里内能存取款,逐步解决农村地区小额存取款难问题。构建政府财政担保体系。整合资金,设立扶贫贷款担保补偿资金专户,从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财政扶贫贴息资金中一次性整合500万元设立担保资金专户,担保资金担保补偿的对象为全县所有贫困户;县信用联社按照担保补偿金余额的10倍放大贷款额度,定向投放至各试点村;担保期为三年。担保期满后,剩余担保补偿金转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专户。构建贷款贴息补助体系。金融机构在自身承受能力范围内实行最优惠利率;县扶贫局建立小额贴息资金专户,争取不少于50万元资金保证对重点村辖区内贫困户贷款的全额贴息。构建村民互助协会互补体系。充分发挥互助资金协会的区域性融资平台作用,规范现有互助资金协会运行,稳步推进金融服务空白区域建立互助资金协会,2015年争取新启动6个村互助资金协会。

  3.搬迁扶贫:抓住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贫困户的搬迁进程。一是按照有业安置的原则,根据每个安置点的实际情况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力争每个安置点都有配套园区,都有产业发展规划。每户都有增收计划,把农户产业发展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提升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大力推进“消除土坏房”工程,每个镇一年至少一个村消除土坏房。

  4.能力扶贫(技能培训):通过基础教育、能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打牢脱贫致富的根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着力推进三个创新。一是开展“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在现有基础上明年完成400人的试点工作;二是创新扶贫培训模式,围绕贫困户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乡村旅游等开展“扶贫培训月”、“送教上门”两项主题活动各一次。培训贫困人口3000人以上。三是组织一次重点贫困村两委、扶贫干部大型培训班,为扶贫开发提供技术服务、组织保障。

  5.社会扶贫:要以实施“扶贫共富”工程为抓手,围绕扶贫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能力提升“三项建设”,大力开展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社会扶贫行动,构建全社会关心关注扶贫、支持参与扶贫的良好格局。巩固提升中央定点扶贫、省“两联一包”、市级领导包抓和市级部门联村、县级部门联村、机关干部联户的扶贫成果,引领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重点推进三项行动。一是搭建公开媒体信息平台,畅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帮扶特困户的渠道,广泛开展一次“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大型公益活动。二是积极宣传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制作扶贫专题片一部。三是创新省、市、县三级部门帮扶工作机制,实行定期研究、任务台账销号等。

  (二)健全五大工作机制

  1.干部包抓机制:建立长效联村精准扶贫工作制度,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支持,保障各项联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根据扶贫规划和贫困村数量,选派科级领导带队的联村精准扶贫工作队,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确保驻村帮扶工作队成为“精确滴灌”的“管道”。驻村工作队要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协调解决一批实际困难,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要把驻村入户扶贫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渠道。把单位联村、干部联户包抓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对联村联户扶贫工作突出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推动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

  2.经费保障机制:各镇、各相关部门要逐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保证与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相适应。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和帮扶单位帮扶资金,集中解决突出困难问题。加大资金管理改革力度,扶贫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直接用于扶贫对象,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扶贫资金随扶贫项目走的机制,建立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终身追责制度和扶贫项目管理使用终身负责制度。要加强资金监管,坚持和完善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积极发挥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作用,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力度。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3.项目统筹机制:各镇、各部门要加快建立精准扶贫帮扶计划项目库,储备项目覆盖面要广,入库项目成熟度要高,项目更新要及时。确保每年10月底前拿出下一年度拟实施的入库项目,年底前拿出未来3至5年或更长远时期拟实施的入库项目。县扶贫局要统筹中、省、市扶贫项目和各单位的储备项目,并会同各包联单位、镇根据包联镇村、包联户的实际进行安排,确保帮扶效益最大化。

  4.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县、镇、村、户的扶贫信息网络,按照中、省、市、县标准对全县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评估。规范相关信息采集、整理、反馈和发布工作,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反映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为扶贫考核评价、监督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县扶贫局设立精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各镇设精准扶贫信息监测站,各村设精准扶贫信息监测点,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相应设备。贫困村、贫困户的评定、退出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并由各镇及时反馈至县监测中心,保证监测中心数据准确性。

  5.考核奖惩机制:改进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对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建立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