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1/2019-0070 | 发布文号: | 镇政办发〔2019〕25号 |
公开日期: | 2019-03-20 | 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镇坪县工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镇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2月12日
镇坪县工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构筑工业经济发展新高地,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强县,奋力实现工业经济追赶超越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思路
按照“生态立县、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目标,以优化产业布局和培育产业集群为主线,以工业园区和飞地园区建设为重点,实施六大行动,狠抓“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建设,实现我县工业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强县”。
二、工作目标
到2021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累计达到40家。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10家、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25家,培育工业梯队小微企业30家。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年均递增21%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以上。
(一)工业经济质量不断优化。到2021年,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初步成果,煤炭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3%下降到1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45%。加工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分行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全县工业实现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二)工业贡献能力不断提升。到2021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8年的30%提升到40%,工业在二产中占比达到70%。工业企业解决就业3000人,实现利税5000万元。
(三)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到2021年,全县工业中小企业达到90家以上,主板上市企业1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21%左右,增速迈入全省前10名。建成产值过30亿元的工业园区,形成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比2018年翻一番。
三、阶段目标任务
(一)2019年目标任务:工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亿元、同比增长20%。新增入笼纳统规模工业企业 4户,培育工业梯队企业10户,组建集团公司1家。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2户,产值过五千万元企业24户。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完成煤炭去产能3万吨,技改生产线4条,新建生产线7条。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建成来创产业孵化园,完成文彩产业孵化园一期1.2万平方米仓储中心建设,启动37度湾产业孵化园建设,双河口电站建成发电。加快飞地园区建设,莲花黑荞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营,完成县制药厂整体迁建、振兴中药产业园和普欣药业厂房建设。完成桂花清洁能源公司主板上市,报备普欣、振兴两个公司为上市后备企业。县级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启动运行,建成莲花黑荞、向阳春茶叶两个产品研发中心,创市级名、优特产品称号4个,省级著名商标3个,省级名牌产品2个。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户、转型升级企业1户、成长之星企业1户。建成省级社会化服务平台1个、市级平台2个。
(二)2020年目标任务: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20%。新增入笼纳统规模工业企业 5户,培育工业梯队企业 10户 ,组建集团公司2家。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2户,产值过五千万元企业28户。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完成煤炭去产能6万吨,技改生产线5条,新建生产线8条。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建成37度湾产业孵化园,完成文彩产业孵化园二期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快飞地园区建设,振兴、普欣投产运营。做好普欣、振兴两个公司为上市前期工作。建成振兴、普欣企业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创市级名、优特产品称号6个,省级著名商标5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户、转型升级企业1户、成长之星企业1户。建成省级社会化服务平台2个、市级平台2个。
(三)2021年目标任务: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20%。新增入笼纳统规模工业企业5户,培育工业梯队企业10户,组建集团公司2家。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5户,产值过五千万元企业30户。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2万平方米。完成煤炭去产能6万吨,新建生产线10条。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建成文彩产业孵化园,启动钟宝片区产业孵化园建设。加快飞地园区建设,完成新引进企业厂房和生产线建设,力争普欣、振兴两个公司实现上市。创市级名、优特产品称号7个,省级著名商标6个,省级名牌产品4个。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户、转型升级企业1户、成长之星企业1户。建成省级社会化服务平台2个、市级平台2个。
四、工作重点
(一)实施产业提升行动。实施企业壮规模,加大生产线建设力度,在全力支持普欣、振兴、莲花、星聚、七彩菊、富硒泉、美通达等公司新建生产线的同时,抓好煤炭综合技改及泽堂、鸿利、向阳春等公司生产线技改扩能。实施企业拓空间,积极推进向阳春、硒之源、七彩菊等一产企业向加工转型,大力推进美味佳、津元春、盛达等公司拓展发展空间,开发新的加工产品。实施龙头引领,紧紧围绕富硒食品产业集群,把汉巴、美味佳打造成产值过亿元企业;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把普欣、振兴、莲花打造成产值过两亿元企业;围绕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把鸿利打造成出口过五千万企业,把鑫大地培育成规上工业企业;围绕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把桂花、双河口打造成行业领军企业。实施招商项目带动战略,紧盯“四大工业产业集群”和健康养老、包装饮用水、电子元件、毛绒玩具等领域,每年策划5—10个工业招商项目,坚持“一企一策”,力争每年开工5个以上工业项目,年实现工业固投3亿元以上,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二)实施质量优化行动。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力度,在深入推进规模工业企业生产线技改的同时,在培育和退出上下功夫,重点培育绿色加工和制造业企业,逐步退出已入笼的资源类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绿色环保和生产效益双提升,工业经济日趋合理。加大工业项目准入管理,全面落实工业项目准入清单和负面清单,对“双高”和资源依赖度高的企业严禁准入,不予立项,切实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加大工业去产能力度,突出煤炭和非煤矿山两大领域,力争2021年煤炭去产能15万吨,全县煤炭企业由11个下降到6个;对非煤矿山企业予以整顿,全面取缔探矿行为,对证照不齐、环保不达标和安全等级低的企业予以关停,到2021年全县矿山类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15%,促进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实施主体培育行动。坚持“小升规”,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两年培育行动和年度培育计划,将每年培育任务细化到企业,落实专人包抓,力争每年入笼纳统规模工业企业4户以上,到2021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累计达到40户以上。坚持“规上市”, 抢抓贫困县企业上市的政策机遇,加大上市援建和政策支持力度,力争2019年桂花清洁能源公司主板上市和普欣、振兴报备为上市后备企业,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坚持“壮龙头”,以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为着力点,以组建集团公司为抓手,全面落实集团公司组建各项政策措施,加大组建帮扶力度,力争到2021年全县集团公司达到6户以上。坚持“育梯队”,建立工业小微企业培育库,以社区工厂建设为突破口,以电子元件、毛绒玩具、服装加工为重点,每年发展社区工厂5家,建成曙坪、城关两个毛绒玩具总部,力争每年培育工业梯队企业10户以上。坚持“重联合”,在“改制、合作”上狠下功夫,围绕鸿利实现绿色循环发展,指导鸿利实施内部改制,走股份发展之路,力争2019年完成企业改制;立足做大做强本地企业,引进外地大企业与我县企业开展合作,深入推进富硒泉与江苏大叶生命健康股份公司、来创与安子婿公司开展实质性合作。
(四)实施园区提升行动。坚持一手抓工业园区建设,一手抓飞地园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一轴三片”的规划布局,“一轴”,以南江河为轴,集中抓好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规模工业企业14户以上。“三片”,曾家片区重点抓好“来创产业孵化园”,2019年完成0.9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入驻工业企业10户以上;城关片区重点抓好37度湾产业孵化园和“文彩产业孵化园”,入驻工业企业30户以上;到2021年园区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飞地园区建设,按照把飞地园区打造成秦巴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标准,加快莲花、振兴、普欣厂房和生产线建设进度,力争莲花2019年正式投产运营,振兴、普欣2020年投产运营;同时,加大新入园企业招商力度,力争到2021年入园药企5家以上,园区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
(五)实施平台建设行动。强化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突出培训中心和创客空间两大重点,采取市场化手段,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建设“卓创培训服务中心”和县级创客空间,力争年创建2个省级社会化服务平台、2个市级平台。强化物流平台建设,借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之机,建成新华物流园、县级物流园和文彩仓储中心,破解工业发展仓储物流难题。强化研发平台建设,紧紧围绕富硒食品和生物医药两大产品,制定产品研发政策,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着力在新产品研发上下功夫,建成4个企业产品研发中心,打造强竞争力的企业产品,抢占市场高地,全面提升工业产业科技含量。
(六)实施品牌培育行动。聚力产品开发。围绕“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根据市场优势、产品优势、消费群体反映等情况,选准产品开发主攻方向,制定品牌扶持政策,加大产品加工生产线建设力度,对同类产品坚持“统一加工生产、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包装设计、统一SC或质量标准认证、共享品牌成果”,尤其要重点打造“安子婿”鸡蛋皮、中药配方颗粒、葛根素、包装饮用水等产品,培育一批强竞争力的产品。聚力产品品牌打造。一方面对同行业、同产品品牌进行清理和整合,对已通过SC或ISO900质量标准认证的9类产品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推行同类产品共享品牌计划,坚持“一个行业一个主打品牌多个子品牌,一个企业一个主商标一系列产品”的品牌培育理念,规避产品品牌同质化。另一方面加大品牌文化植入力度,充分发挥“硒有镇坪”和“中国长寿文化之乡”的地域文化优势,对富硒食品和生物医药类产品均厚植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形成最大卖点。聚力产品销售推介。进一步做优线下,全力搭建产品推介平台,每季度组织企业走入大中城市开展贸展活动,每年支持5个以上企业在县域外开设“镇坪特色馆”等直销店、门店面,构建稳定的销售渠道。聚力企业标杆创建。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示范、“专精特新”等企业创建达标活动,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助力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任务落实。要加大工业经济发展任务落实力度,进一步推行好季度“三单制”,将责任任务细化分解到单位到人头,做到事有限定之期,办有专责之人。要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落实。要建立工业经济发展“实绩档案”,对完成情况好的计入实绩档案,完成情况差的计入痕迹档案,形成工业发展工作合力,提升抓工业经济的效率。
(二)优化环境保障。建立办事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企业办事程序,让企业各类手续实现“一日”办理,切实构建起快捷的办事通道。建立帮扶服务通道。继续推行为企业服务“六项机制”,即,领导包抓帮扶机制、骨干企业“绿卡”制、定期会商机制、帮扶“三单”制、企业人才保障机制和督办奖惩机制,同时,进一步强化经济“110”的作用,深入开展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为民营经济排忧解难活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工业稳增长促投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在项目、税收、基础配套、用地保障、环保手续办理、企业贷款上予以重点扶持及帮扶,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推动工业快速发展。强化人才保障。把培养企业家队伍作为加强工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依托药科大学、省级“两联一包”扶贫等高校资源,采取专题培训、专家指导、外派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管理层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对企业专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积极出台《企业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切实扭转管理人才、技术人员缺乏局面,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严格考核奖惩。整合工业企业发展合力,将工业经济纳入对各镇、各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制定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加大赋分权重,强化帮扶成效评定和动态管理,严格按成效定考核、定优劣。要在整合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和抓好政策落地兑现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企业季度“三单制”,根据企业投资、吸纳就业、产值效益、缴纳税收及扶贫绩效等情况,每年表彰一批优秀工业企业,促使工业企业竞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