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要闻

草地贪夜蛾防控须知!

作者: 来源:国心钟宝 发布时间:2019-07-17 15:07

草地贪夜蛾在农业上属于害虫,其幼虫可大量啃食禾本科如水稻、甘蔗和玉米之类细粒禾榖及菊科、十字花科等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发育的速度会随着气温的提升而变快,一年可繁衍数代,一只雌蛾即可产下超过1000颗卵。由于近期雨水较多,有利于草地贪夜蛾迁入,目前我县已有2镇4村发生。


形态特征

卵:通常100~200;粒堆积成块状,多由白色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卵粒直径0.4mm,卵高0.3mm。卵多产于叶片正面,玉米喇叭口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适宜温度下,2~3天孵化。

幼虫:一般有6个龄期,体长1~45mm,体色有浅黄、浅绿、褐色等多种,最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背面有4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三龄后头部可见的倒Y形纹。

 

蛹:被蛹,体长15~17mm,体宽4.5mm,化蛹初期体色淡绿色,逐渐变为红棕及黑褐色。常在2~8cm深的土壤中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

成虫: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棕色杂色,具环形纹和肾形纹,轮廓浅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具一大白斑,环状纹后侧各具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形纹内侧各具有一白色楔形纹。

 


田间危害状

在玉米上,一至三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心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凤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四至六龄幼虫对玉米的危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侯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也会钻蛀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苗期严重被害时生长点被破坏,形成枯心苗。


应急防治措施

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新型高效低毒药剂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