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县战略,县委编办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在机构优化、政策配套、人才引进及管理服务上下功夫,着力破除束缚该县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及突出问题,多措并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保障。
强化宣传,扩大人才来源范围。聚焦中央、省、市、县重大人才政策文件和各级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对全办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学习市委编办《关于创新事业编制管理支持人才引进的十条措施》《中共镇坪县委组织部关于印发2023年全县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营造识才、爱才、用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让人人都能充当合格的政策宣传员、讲解员,最大限度对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工作进行宣传,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人才聚集,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健全机制,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为推动县级人才引进政策落地生根,有效缓解事业单位编制资源供需矛盾,县委编委印发《关于建立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的通知》,明确了“周转池”编制使用原则、使用程序、管理评估及相关配套措施,实行“基础编+周转编”管理模式,确保编制资源统筹可查、投放可控、动态平衡。建立与县委组织部(公务员局)、人社局、财政局、医保局等多个部门对编制周转池的协调联动管理机制,完善周转编制人员在人事管理、岗位设置、财政供给、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制度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充分把周转池编制的资源效益发挥出来。
科学规划,保障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实行全县存量编制“一盘棋”,在不改变各单位编制占有权前提下,将编制占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建立30名人才编制“周转池”,实行单列管理、专编专用,充分保障人才引进编制使用需求。严格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配备标准,动态调整上划33名教职工编制,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积极向上级争取申报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乡村教师等专项计划,2022年以来,累计接转特岗教师19人,签订公费师范生培养协议6人,申报地方优师计划6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按程序及时办理80名备案人员编制备案手续,实现备案人员与编内人员同工同酬。加大事业单位编制资源挖潜盘活力度,对职能弱化、任务不饱和以及长期大量空编的事业单位,核减富余事业编制,今年,调整事业编制6名,用于基本公益服务领域和基层一线引进人才。
全心服务,优化人才引进办事流程。按照深化人才服务“一次办好”改革精神,设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少申报材料数量、缩短办理时限,优化专项实名制管理办事流程。对引进人才上编即来即办,对上编手续要件中除录(聘)通知书之外其他资料不全的,实行容缺受理,可先“上编落户”,后补报完善相关资料。用人单位申请使用人才专项编制不受时间限制,根据用人单位的编制情况和引进人才情况“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今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各类紧缺人才4名,在办理引进人才用编手续时,实行实时报送审批,以编制资源的“流动”,带动人才资源的“聚集”,使高层次人才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主阵地”充分施展本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