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和谐发展,离不开边界地区的平安稳定。钟宝镇地处陕渝鄂省际交界处,南与重庆巫溪县相邻、东与湖北竹溪县接壤,边界地区居民约4万人。近年来,钟宝镇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与相邻乡镇建立“跨省共治”六联共建机制,共绘社会治理“同心圆”,有力维护了跨省边界区域的和谐稳定,为三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优平安环境。
党建引领联建。与徐家镇、丰溪镇党委建立了省际边界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协作平台,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接边区域社会治理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党建联盟促边界治理、边界乡镇党建联建共建等工作机制,协调解决边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开展“跨省共治”主题党日活动3次,联合开展禁种铲毒踏查行动、反邪教、反电诈等系列活动5次,依托基层党建“三联”工作机制,结合三镇旅游现状,协同打造“国心”旅游品牌,串联三镇旅游景点形成经济半小时旅游圈,目前已完成鸡心岭项目规划。以实现边界镇域资源联享和基层共治,形成了“邻镇结对联建、邻村交叉共建”的工作格局。
政法宣教联推。围绕“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的宣传理念,三省三镇成立了政法宣教工作组,每季度到交界处开展1次政法宣教进边界活动,采用分发宣传册子、现场讲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构建起集扫黑除恶、反邪教、禁种铲毒、反诈、心理健康、宪法普及“六位一体”的立体化宣传模式,实现政法宣传“全方位、多切口、广覆盖”,营造了自觉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社会治安联防。秉持“属地负责、预防为主、携手共治、合作共赢”原则,按照“村支部书记+联村民警+N名网格员”的模式,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接边区域联巡志愿队4个、“微网格”12个,在交通道口设立接边卡点3个,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一体排查整治跨省治安、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矛盾纠纷、森林防火等问题隐患,构建形成“三联一体”工作格局,提高了工作效能。
矛盾纠纷联调。建立陕渝鄂边界区域调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组建乡村两级联合调解组织5个,做到排查、研判和调解矛盾纠纷步调一致,严防风险隐患跨省碰头叠加、蔓延激化并形成区域性、系统性的不稳定问题。建立群众诉求“一窗口”受理、“一本账”管理、“一揽子”解决、“一张网”共治的服务机制,一般性诉求当面解决,对需要跨省联合解决或邻省管辖权的诉求实行“一单式”流转管理,确保接边区域群众反映诉求“就地解决”。去年以来,联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0余次,召开专题会4次,解决问题10个。
应急协作联动。组建跨区域应急协作工作组,每年召开1次沟通协调会议,协调解决协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指导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合力。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的互通共享,对发生或可能发生在本地,可能影响友邻的事故灾难及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水情洪峰等自然灾害第一时间进行信息通报、共享,第一时间进行趋势会商和风险研判,积极协同配合,确保信息互通、协调顺畅。开展森林火灾、抗震救灾、防汛抗洪、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沟通与对接工作,严格执行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发生涉及双方的突发事件需要共同处置的,双方应秉承边协商边联动的原则,统筹协调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参与跨区域突发事件处置。
信息共享联商。建立涉边司法、公安、法庭及调委会成员联防工作微信群,实时通报不涉密的各自辖区重点情况和治安动态,及时发布涉边预警、苗头性信息,确保各类涉边矛盾纠纷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坚持友好近邻原则,建立社会联谊共治机制,全面筑牢陕渝鄂三省交界的历史文化交流、基层社会治理、宗教管理、大气污染防治、乡村振兴、民营经济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