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天大的事”——镇坪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侧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4-29 07:04
古人有云:药石无情,宜慎之又慎。说的是药物既能治病,又能伤身,所以对药品的经营和使用,必须万分小心谨慎。对于食品,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因此食品、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镇坪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目标,用心血和汗水,谱写出了一曲曲群众饮食用药放心,民生幸福和谐的优美乐章。
2009年是《食品安全法》实施的启首年,也是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关键年,该县进一步深化专项整治,积极完善组织体系,按照《镇坪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实施方案》,在10个乡镇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78个村聘任了食品安全信息员,形成乡(镇)村两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并将食品安全工作梳理为20个大项156个小项,配套拟定量化考核指标,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同时严格坚持食品安全月报表、联络员和大案协作制度,定期召开相关责任部门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分析解决存在问题,加强沟通联系,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利用效率。
此外,及时修订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和回访制度,与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完善食品生产加工质量档案。认真落实食品进货检查验收、进销货台帐、质量承诺和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全面推行索证索票管理,建立食品质量逆向追溯机制。大力实施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推行餐饮具集中消毒,健全餐饮服务人员健康档案,提高了饮食安全保障水平。同时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确保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期间,还集中开展市场巡查;对城区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农家乐、旅游景点、校园周边,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切实加强对学校“蛋奶工程”的全程监管,确保广大学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去年,就出动监督人员2200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企业1844户次,查没过期、生虫、霉变、掺假、“三无”、有毒、有害等不合格食品375个品种(批次),价值11.5万元,查没劣质种子100公斤,劣质饲料2000公斤,劣质农药110瓶(袋),劣质兽药521盒(支)。查办食品违法案件153起,罚款7.15万元,下发整改意见书43份,开展餐具抽检186份。被市政府命名为“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县”。
在药品监督管理中,宣传是“先行官”。在县有线电视台开办“药监专栏”,并且每一季度开展一次巡回宣讲活动,深入村组、企业、社区、学校,宣传药品食品监管法规,普及安全用药常识,还定期举办假劣药械展示和集中销毁观摩。热线咨询电话也是24小时开通,随时解答群众用药用械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
“打铁还需本身硬”。要想监管好药品市场,必须加强药事队伍建设,该县采取分片办班分点授课的办法,紧密结合监管相对人岗位实际,对全县106名药品从业人员和65名义务监督员进行业务轮训。并督帮企业提等升级,尽力协助企业化解招商引资和联营合作中的各种困难,集中精力加快技术改造,目前有三种原料药通过省专家组现场GMP认证检查,对5家药品经营企业实施分户包联责任制,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硬软件建设,目前全部通过市局第二轮GSP换证验收。
药品日常监管是一项常抓不懈的艰巨任务。该县从市场实际出发,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坚持不懈做好详细的药械经销商入境登记、资质审查、大宗业务申报、新特药跟踪监测等工作,把好药品物流源头。深入曾家、华坪、上竹、洪阳等边缘地带开展药械区域治理,深挖境外游医药贩的“桥头堡”,尽可能减少假劣药械流入的机率。同时,组织“拉网式”普查,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保健用品、中药饮片、药品广告、防控甲流药品、一次性医疗器械等专项整治。
编制全年节假日稽查执勤表,将药械市场巡查责任落实到人,切实解决节假日监管工作“断档”问题。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坚持框架建设与功能建设同步,形态建设与内涵建设并重的原则,把工作着重点放在网络巩固和能力提高上。监督网络覆盖率达100%,流通网络覆盖率达95%。并在全县医疗机构深入开展“规范药房”创建活动,目前,乡镇医疗机构创建面达100%,村级医疗机构创建面达91%。
该县还与全县各涉药单位签订《守法经营服务诫勉书》,并制成牌匾悬挂于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并对涉药单位实施诚信分级管理,建立诚信信息库,每年根据工作业绩评等晋级一次,形成动态的创佳评差机制,以此激发监管相对人诚信意识,推进行业自律,培植行业生机与活力。
现在,镇坪的老百姓由衷地感慨:“食品药品监管真是我们健康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