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动态

小曙河乡和平村“突出三抓、夯实五带头” 促推创先争优见成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22 03:12

小曙河乡和平村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高度重视,统筹谋划,以“突出三抓、夯实五带头”为主线,全面开展争创。

全面突出三抓,促进党组织创先进

坚持以“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为统揽,以“五好杯”创建为抓手,全面突出三抓,促近党组织创先进。

(一)突出抓农民增收,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坚持以生猪产业、劳务经济为龙头,以药材产业、蔬菜产业为辅助,全面提升产业建设水平。2009年和平村各类产业大户达到32户,经济收入大户达到55户,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760元,工资性收入,1480元,财产性收入40元,转移性收入320元。2010年和平村产业大户将达到41户,收入大户达到79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达到4246元,增加646元,增幅18%。其中生猪产业饲养量达到5580头,出栏3350头,人均纯收入1380元;劳务经济务工人数达到252人,收入达到1650元,种粮补贴、退耕还林、家电下乡、农机具补贴等转移性收入人均达到385元,二三产业预计达到人均107元。2010年较上年增加646元。升级晋档、科学发展考核得分达到65.5分,较上年增长15.5分,达到二类村标准。

(二)突出抓民生工程,改善群众生活状况。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全村68名适龄学生全部进入义务教育,无一例辍学现象;积极开展扶贫就业培训、雨露计划等,加强实用技术培训,2010年实施各类培训870人次,大大提高了群众劳动技能,无劳动力闲散游荡在家现象;积极支持村级卫生室开展工作,大力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至目前参合人数达到670人,参合率达到92%,大大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坚持整合生态搬迁、迁移式扶贫、危房改造等国家惠民政策,大力改善群众住房困难问题,近年来,和平村新建住房65处,危房改造28户,实施三改三建三化46户,全村基本消除土坯房;加快“四室三站一场”建设力度,完善了支部和村委办公室,警务室办公规范、正常,辅警正常履职,新建标准化农家书屋一座,彻底解决群众文化匮乏问题,在财力十分有限的基础上,我们自费建立了小型篮球场,基本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要;统筹解决饮水问题,全村新修饮水工程2处,解决全村265户842人饮水难题,全村安全饮水率达到96%;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争取了和平移动信息化村设备一套,电信宽带可辐射全村,移动通讯覆盖全村,电话入户率达到100%。

(三)突出抓机制建设,推进工作有序开展。一是深入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开展,今年在村级饮水工程管理、集体山林拍卖、贫困户确认等工作上成功实践,取得明显效果;二是全面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对代理程序、代理事项、办理时限等进行了公示,并结合村干部值班,为群众代理各类事项10件,办结10件,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和认可;三是探索开展“本月我是村支书”主题实践活动,活动由村三职干部参与,规定每名干部代理村支书工作一个月,轮流循环进行。并要求在每月月初由轮值干部主持召开村两委会,研究分解安排本月工作,并对村上公有财产、公章、上级相关文件进行登记,实行使用登记制度,确保合理使用村上财产和资源。在轮值期间,结合村干部值班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为群众办理需要的各种证件、证明、便签,方便群众生活,并制定为民服务代理办结交接单,让群众对村干部的服务工作进行评价。至目前,已经接待群众20余人次,为群众办理实事11件,解决困难问题5件。

夯实五带,推动党员广泛争优秀

以争优秀、当标兵为目标,以“双联双定双带”、小曙河乡党员五个一活动为载体,实行量化打分;两委、群众代表测评方式,深入夯实五带头,推动党员广泛争优秀。

(一)夯实党员带头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落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利用党员电教、农村书屋、每月例会 “集中学习日”等手段,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截至目前全村共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会12场次,观看党员电教21场次,观看各类节目80余个。同时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读书活动,每名有阅读能力的党员人均阅读有价值的图书1-2本,大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二)夯实党员带头勤劳致富的自觉性。以小曙河乡党员五个一活动为载体,要求每名党员带头发展一项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主导产业,积极为群众做示范,如史勇发展七彩山鸡,年饲养量商品达到2000只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2万元以上;聂宗新发展袋料香菇,年生产袋料20000袋,实现纯收入6万元以上;刘少国积极发展旅游餐饮业,开办农家乐一处,年实现利润5万元以上。通过广大党员积极带头,广泛参与,全村收入状况明显大幅度提高,2010年全村有18名党员带头发展了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产业。

(三)夯实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动性。要求年富力强、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在全村中上等水平的党员帮带一户贫困群众、帮建一户镇坪模式标准圈舍,通过物资、资金协调、技术支持等手段,不断促农致富。如刘少国帮扶李高楼发展蜂窝煤加工,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聂宗新帮扶李高学种植蔬菜及养猪,年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全村共有21名党员带头帮扶21户困难群众发展经济,困难群众脱贫的步伐不断加快。

(四)夯实党员带头参与公益的无私性。倡导党员在维护饮水工程、道路、电力设施、通讯设施以及其他公益事业上积极主动,不计个人得失等,开展了党员年初承诺为公益事业做一件实事活动,全村共有20名党员承诺为公益事业做一件以上实事,例如王文静长期管护本组的饮水管道,丁学连长期维护本组道路畅通问题等,通过党员带头承诺为公益事业做实事,带动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主动维护的自觉性,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五)夯实党员带头弘扬正气的坚定性。积极动员党员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参与群防群治,对社会丑恶现象敢于说实话、敢于站出来。尤其是党员在化解家庭纠纷,林权、地权纠纷中敢于说实话,敢于用事实说服人,不偏不倚。如郭家院子邻里纠纷,党员刘生连主动调解,深入分析邻里之间的问题所在,公正公平的解决了纠纷;夏云平公路纠纷,聂宗新积极介入,多次协调乡镇和群众,成功化解。截至目前共解决各类纠纷1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