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为镇坪经济加速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中共镇坪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罗武侠
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持政府职能的基础,也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近年来,在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我县的GDP和财政收入紧跟省市发展步伐,连续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客观因素形成的长期滞后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现有财力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实现财政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协调匹配性增长。
一、我县财政支出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开源节流、增收节源的基础上,科学使用财政资金,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为县域经济持续加快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2011年,我县财政支出总额达3.93亿元,增速13.6%,占GDP比重为45.9%。财政支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支出增速较快。在2007年—2011年的五年间,财政支出从2007年的1.2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93亿元,增长3.25倍,年均增速达35.4%。二是支出结构凸显政府公共服务职能。2007年—2011年,我县的公共管理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比重达60%以上,远远高于经济类建设支出,体现了符合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基本理念。三是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倾向于保障民生。2007年—2011年,全县用于“三农”、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性方面的支出增幅高达52%,用“小财政”解决“大民生”的理念得到了很好落实。
二、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出在支撑县城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整体分析,我县的财政支出规模、结构、效益等方面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财政支出规模偏小。按照瓦格纳法则,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增速应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将会提高。但比较我县2010年、2011年的财政支出,增速虽然超过GDP增速,但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财政支出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之多年积累的贫困程度较深,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投入的欠帐太多,因此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努力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二)财政收支缺口较大。近年来,虽然我县财政收入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速,但收入增速仍然小于支出增速,加之收入基数小、可用财力少、支出需求不断膨胀、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增大等因素,财政收入规模仅占财政支出规模的14.2%,收支缺口较大,实现财政自我收支平衡难度较大,要走出困境,必须继续扩大支出,增加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益和质量,以实现财政的良性循环,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三)财政支出结构不优。2007年—2011年的财政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教育支出等分别增长3.4倍、2.8倍、5.2倍、2.9倍、2.8倍、3.3倍。占支出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9%、4.4%、0.4%、6.7%、27.9%。呈现出行政支出高、文化支出增长慢、社会保障支出少等明显特征,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三、扩大财政支出的思考
针对我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支出结构不优的客观实际,必须要在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三个方面做文章。
(一)固本强源,努力壮大县域财政实力。要扩大财政支出,首先要解决“有财可支” 的问题。一要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资金。我县全域均属重点生态功能区,即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必须紧紧抓住国家财政支出倾斜政策,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弥补财政支出资金缺口。二要做大可用财力。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建立科学的税收征管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征管单位的积极性,做到应收尽收;建立稳定的乡镇财政保障机制,对乡镇新增财力、新增税收、新办企业实行税收返还,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发展基础财源,逐步壮大可用财力。三要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争取奖励基金,完善资金争取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全县所有力量,努力在包装项目、争取资金上下功夫,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四要盘活资产。积极搭建各类市场平台,建立科学的市场动作机制,将采矿权、盈利性项目经营权等公共资产和房屋、土地等国有资产尽可能纳入市场平台管理和运作,确保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公共资产效益最大化目标。
(二)优化结构,实现财政经济良性循环。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影响社会公平,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效果。针对镇坪财政支出结构的实际,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调理和优化。一要严格控制行政管理支出。我县行政管理支出增速明显快于财政收入增长和GDP增长,行政管理支出已成为财政支出的沉重包袱。要抓住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有利时机,分类消减和剥离盈利性事业单位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严控集团性消费,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扩大政策采购透明度,尽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二要努力扩大基础建设投入。采取“向上争、对外引”的双向推进战略,努力在高速公路、平镇路改造整治、清洁能源建设、城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基础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建设、国土治理等方面加大投入,缓解和消除制约县城经济增长的“瓶颈”。三要稳步落实社保投入。严格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在扩大财政支出的情况下,积极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探索实行“普惠+特惠”政策,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确保实现“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灾有所救、残有所助”的目标。四要适度扩大科教文卫投入。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实施免费教育政策,确保全县学龄人群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打牢人才基础;认真落实医疗保障政策,办好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为群众提供可靠的健康保障。
(三)规范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要做好资金统筹。建立公共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完善项目投资管理和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对全县项目和资金实行计划管理、科学统筹,确保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二要加强预算管理。巩固、扩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成果,将部门预算进一步细化,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逐步对所有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出。三要规范财政支出流程。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用现代化手段为加强支出管理服务;规范资金使用申请、审核、拨付、印鉴使用等财政业务流程,完善内控机制;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加大对各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四要注重财政支出绩效。建立健全支出进度考核责任制,推行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