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来的幸福 ——吕义英的脱贫故事
傍晚时分,57岁的吕义英静坐在裂开一道道缝隙的墙角下,望着眼前的山与水,心底充满不舍与眷恋。8岁的孙子和一只小狗来回转圈。不远处,茂密的玉米林正等待着丰收,金坪村平静一如往常。
32岁的大儿子张显峰和儿媳正忙碌着收拾家中的物件,过了今天,他们就要搬新家了。
吕义英一辈子没有离开过金坪村这片土地,是土生土长的曾家镇金坪村人,1954年嫁入本村张祖金家,张祖金的兄弟见哥哥嫂子没有地方居住,便把父母留下的土坯房全让给了他们居住。张祖金的家小地名叫大坪,地处大巴山深处,四面环山,土地肥沃而平坦,盛产庄稼,夫妻二人便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生活。
穿过时光的碎影,历经风雨洗礼的土坯房开始慢慢裂缝,风雨来袭,外面下着大雨,屋内下着小雨,偶尔还会有石板从屋顶滑落,年年修补年年漏雨。1986年以后,吕义英两个小孩张显峰、张显贵渐渐长大,一家4口把简陋的房屋挤得满满的,偶尔来个客人还要寄宿别人家。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交通闭塞,信息闭塞,每年辛辛苦苦种植10余亩的庄稼,也只能满足全家人的基本口粮,越来越多的邻居放弃了种庄稼,来到河北、山西等地下矿,下矿一年的收入是种庄稼10倍以上,不到一年,就能在山下公路边盖一栋崭新的钢筋水泥房。而对于吕义英一家来说,“搬家”早早都是全家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一向好强的丈夫看着周围的邻居在外下矿,挣了“大钱”,盖起了新房。1997年便与妻子商议后,跟随本村伙计一起来到河北承德的矿山上,不到两个月,丈夫就向家里寄了3000元钱,拿着丈夫寄回家的钱,吕义英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心想着全家的生活终于有着落了,“搬家”指日可待。
正在吕义英信心满怀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998年10月,河北传来噩耗,丈夫出事了,矿难夺去了丈夫的生命。全家的顶梁柱就此离开了他们。吕义英被击垮了,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两个小孩,泪水簌簌而落。两个儿子因为父亲地离去,再也无心上学,面对家里的破败不堪,困境重重,都外出务工,“搬家”的希望又搁置了,生活的重担落在了两兄弟的身上。
张显峰兄弟两人因早年辍学,在外务工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挣的钱仅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2006年,张显峰在务工时与本地姑娘结识,回到家中草草办完婚礼后,夫妻二人便又外出务工,次年生下一子,刚过哺乳期就把孩子留在家中由母亲吕义英照看。张显贵2008年与海南姑娘结识,带回家结婚后,家徒四壁的情况让这个海南姑娘的心凉了半截,妻子2009年便回了娘家,再也没这个破败不堪的家。屋漏偏遇连阴雨,2010年,过度劳累的吕义英,又患了一场大病,家中仅有的一点积蓄因为一场疾病消耗殆尽。“搬家”更是遥不可期,吕义英再度陷入绝望。
2014年,吕义英向曾家镇金坪村递交了贫困户申请书,根据她家的实际情况,经过镇村评议、审核,当年就被识别为金坪村的贫困户。改变就从这一刻开始,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为吕义英打开了一扇希望的大门。村支书唐龙江告诉她,全家被列入“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曾家镇集镇修建了和顺家园小区,以后就搬到小区居住了,在那里有社区工厂,可以上班挣钱,离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很近,孙子上学也不成问题。
听到这番话后,吕文英高兴不已,赶紧拿起电话通知两个儿子,“搬家”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新房子终于有着落了。走在回家的羊肠小道上,她不禁回首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悲恸的哭声回荡在山林,那么悠长。吕义英总是忍不住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到曾家镇看一看新房子的进度,还请人专门拍照发给两个儿子看,儿子们看了,舒心的笑容跃然浮现到脸上。
鲜艳的对联贴起来、火红的灯笼挂起来、发财的炉火烧起来。2018年8月10日,曾家镇易地扶贫搬迁和顺家园举行集体入住仪式,82户贫困户集体乔迁入住新居,一起见证了这喜悦的时刻。吕文英就是其中的一位,看见一幢幢灰瓦白墙的房屋整齐排列,屋内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宽敞的客厅,干净整洁的厨房,3室2厅1厨1卫,儿子儿媳终于有家可回了,吕文英脸上绽放出波丝菊般的笑容。
2018年新年,儿子张显峰、张显贵纷纷带着媳妇回到家中,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一间房、一盏灯、一张柔软的床,不再担心风吹雨打,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孩子高兴地在屋里来回跑动,嘴里吆喝着:“我有新家了,我有新家了!”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幸福的生活已经悄然开始。
- 上一篇:自强不息谋发展 面对挫折永向前[ 04-03 ]
- 下一篇:做梦都没有想到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周凤军的脱贫故事[ 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