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24-5-20 14:49

公元前11世纪,今镇坪地区为庸人拥有,周武王灭商,建庸国,镇坪为庸国辖地。鲁文公十七年(610),楚庄王联合秦、巴灭庸,庸地属楚。秦惠文王十三年(312),秦夺楚汉中郡设西城县,今镇坪地区为西城县辖地。秦昭王三年(304),秦还汉中郡上庸与楚,今镇坪地区重归楚辖地;楚顷襄王十九年(280),楚秦交战,楚向秦献出汉水以北及上庸,今镇坪地区遂属秦。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西城县为汉中郡治。西汉,沿袭秦制,设汉中郡长利县,辖今镇坪地区;东汉光武帝六年(30),废长利县,先后并入钖县、西城县;建安二十年(215),汉中郡改名汉宁郡,分钖县属上庸。三国曹魏黄初二年(221)改西城郡为魏兴郡,隶荆州。魏景初元年(237)钖县又属魏兴郡。晋太康元年(280),置上廉县,属荆州上庸郡,辖今平利、镇坪地区。南北朝时,南朝宋分上廉,增设吉阳;不久撤上廉县,辖地并入吉阳,名吉阳县。南朝齐又划吉阳为吉阳、上廉两县,镇坪仍属上廉,先属魏兴郡,后属上庸郡,梁上庸县属魏兴郡。西魏废帝元年(552),改上廉县为吉安县,属安康郡,辖今镇坪县地区,恭帝元年(554)设金州。北周武成二年(560),撤西城,辖地并入吉安县,辖今安康、岚皋、平利、镇坪,属于金州。隋复置西城县,开皇十八年(598)改称吉安,仍属金州;大业三年(607)撤金州设西城郡,吉安县改称金州,辖今安康、岚皋、平利、镇坪隶西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划金州县东南设平利县,县驻地上廉故城,辖镇坪,属山南东道金州。大历六年(771)废,并入西城县,长庆二年(822)复置。五代十国沿唐制,金州平利县属前蜀、后蜀。宋熙宁六年(1073),废平利县设镇辖今镇坪,属西城县,宋元祐初复设平利县。北宋属京西南路金州,南宋属利州东路金州。元至元年间,废平利县设巡检司,隶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金州。明洪武三年(1370),复置平利县辖今镇坪,属四川布政使夔州府大宁州;五年(1372)改属汉中府金州。正德八年(1513),以其地“毗连三省边境,处处相通,最为险隘”,“五方杂居,易薮奸”,割平利东南境设镇坪巡检司以镇守,山谷平地,当地习惯叫坪,因名镇坪,不久废。万历十ー年(1583),金州改名兴安州,平利属兴安州;二十三年(1595),兴安州直隶陕西布政司。清初,镇坪属陕西布政使司兴安州平利县;乾隆元年(1736)设兴汉道,辖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1783)升兴安州为府,划平利县广化里东南,即秋山以南置镇坪巡检司;嘉庆五年(1800)改兴汉道为陕南兵备道;道光四年(1824)升巡检司为镇坪抚民分县,设县丞,授予审理诉讼,征解钱粮暨公文直达三司、两道等特权。民国二年(1913),县人呈请升县,与平利分疆治理,陕西都督张风翙批复:设立县治,事关重大,仰候体察情况,斟酌办理;民国五年,再次请愿升县,督军陈树藩批复:现值戎马仓皇,缓办可也;民国九年始获批准,当时,省署拟以秋山为界,至金猫关以内之洪曾、八仙、百坪、百牙等四乡划归镇坪,督军公署委庞宗吉、省长公署委岚皋县知事刘仁骏为勘查划界委员,庞呈复县应升,界亦应划,刘徇平利人情,称县应升,界不应划,省长刘镇华遂据刘复定案,属陕西省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裁汉中道,设陕西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嗣后改为安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724日,中原解放军江汉军区司令员罗厚福、政委文敏生率领军区机关、警卫团和第三团由湖北竹山出发,分南北两路进入竹溪,准备经平利、镇坪向川东北进军,728日,警卫团第一营在白人沟、竹叶关突破地方反动武装围堵,30日下午攻克牛头店垭子,解放了国民党镇坪县政府所在地牛头店,后因入川受阻,83日撤离镇坪。195017日,安康军分区独立七团政委秦金铎率领三营之七、八连和一营之一连,由岚皋出发,沿岚河而上,翻过化龙山,顺竹溪河直下,向镇坪挺进,平利独立营苏振海营长率领近两个连,同时从平利县出发,经秋坪、秋山过牛头店,沿南江河直上,向镇坪抵近,111日上午,独七团和平利独立营在竹溪河口会师,下午进驻国民党镇坪县政府临时驻地旧城钟宝街,宣告镇坪县解放;19495月,经中共陕南区委批准,在湖北郧县成立中共镇坪县委和镇坪县人民民主政府,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西进,8月到达与镇坪县交界处平利县秋坪区,帮助该地区宣传政策,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建立政权,争取瓦解平利县自卫团,收缴武器,侦察镇坪敌情,发动群众,做争取瓦解国民党镇坪县政府和自卫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