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动态

曙坪镇:“三抓”工作法助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健康运转

作者:邹泽松 来源:美丽曙坪 发布时间:2022-06-22 09:06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是乡村振兴基础所在。十四五以来,曙坪镇始终坚持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为统揽,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村面上发展为目标,在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探索建立“建得起、管得住、养的好、护得全”的管护机制,有效解决“重建轻管”难题,跳出从建设--废弃--再建设--再废弃的怪圈,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强化思想认识为抓手,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切实关系着最层次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曙坪镇始终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专班,专题研究破解难题,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健康运行。一是建立健全管护体系,明确管护待遇。实行“1+1+X”管护模式,各村支部书记对辖区基础设施管护负总责,确定1名村干部(副支书、副主任、监委会主任等人员)具体负责基础设施管护监管工作,按照管护区域或者管护内容确定管护专员,各负其责,分类管理。监管人员根据村民小组数量享受相应监管工资,各组管护人员或各领域专管员根据工作量确定工作待遇。二是以“六定”为统揽,明确管护内容。坚持以定责任、定范围、定权属、定标准、定资金、定奖补“六定”工作方法为统揽,日常管护落实到岗到人,建立管护台账,明确管护清单,确保物有人管、事有人办、责有人担,切实解决管护工作统筹难、领域确认难、权责明晰难、效果达标难、投入筹措难、绩效考核难等问题。三是做好扶贫资产移交,明确管护主体。高度重视扶贫资产项目管理工作,根据县财政局《关于做好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明确扶贫资产项目后续管理责任,充分发挥扶贫资产效益,紧紧围绕“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标准,对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进行登记管理,形成产权明确、权责明确、规范经营的管护机制。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补齐民生需求短板。一是围绕巩固脱贫成果,抓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充分发挥带贫益贫效益,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保障产业稳步发展,实施衔接资金项目37个,其中通组路产业路水毁修复项目8个,总投资403万元;新建及硬化产业路项目8个,总投资490万元;修复水毁便民桥1座,总投资5万元;支持集体经济建设及灾后配套项目3个,总投资236万元;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2个,总投资515万元;新建及修复防洪沟项目5个,总投资142万元。二是围绕助力乡村振兴,抓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平稳、高效衔接,围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谋划项目1个,完成兴康水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建产业桥一座,总投资280万元;围绕社会民生谋划项目建设1个,完成曙坪镇灾后电力改造提升,优化电力线路布局,让居民用电、农业用电、工业用电更有保障,总投资680万元。三是围绕发展生态旅游,抓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大基础性保障力度,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旅游产业路建设项目1个,完成渣渣坪旅游产业路3公里建设,总投资150万元;启动提升长寿谷温泉旅游公路、飞渡峡中药康养小镇旅游产业路、林河心跳峡景区旅游公路、药王山旅游产业路、代安河小溪河旅游公路5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以夯实夯牢责任为抓手,强化考核监管手段。一是以夯实责任促规,为有效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正常运行,突出村级主体管护责任、镇级监督责任,镇级设总监管1人,责任监管1人、具体责任监管11人、义务监督员24人。明确镇级及村级管护内容,建立基础设施管护台账,严格进行公示公开,接收群众监督;二是以强化检查促规范,具体管护工作人员通过工作日志反映日常巡查内容,村委会负责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组织实施和日常检查、月考评工作,镇政府负责季度考评和年度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依据;三是以资金监管促规范,严格资金监管要求,村级管护资金按照县级“五个一点”进行筹措资金,其中收缴资金必须建立台账,需向群众开据加盖村委会公章的收款收据,并将收缴资金全额上缴村财镇管账户,严禁私人收取和开支或不入村财镇管账户坐收坐支等行为;帮扶部门、行业部门和集体经济注入资金,必须统一拨付和存入到村财镇管账户进行统一管理,严禁私存私开和坐收坐支等行为。要求各村监委会对本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发现问题线索及时报告镇纪委,镇财政审计所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费用进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